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资讯 > 正文

时隔12年再次下调超额准备金率 业内:倒逼银行加大贷款投放(时隔9年,这家农商行拿到这一牌照!将带来多少收入?)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4日电(魏薇)每逢周五必有大事,4月3日央行发布两个重磅消息,一是对中小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二是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不到20天央行再次宣布定向降准,并且时隔12年重启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背后有何深意?对老百姓的钱袋子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年内第三次降准选择中小银行

  据悉,本次降准是年内第三次降准。今年1月1日和3月16日,央行分别进行了一次全面降准和一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这两次降准分别释放资金8000亿元和5500亿元。

  仅隔了半个多月,央行再次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具体内容为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据央行介绍,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6%。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本次降准是今年第三次降准,如此高频率的降准,既体现了逆周期调控逐渐发力,也说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面临的急迫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如是说。

  为何这次降准选择了中小银行?温彬解释道,一方面由于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家数在银行体系中占比99%,而且它们扎根基层,天生具有普惠性质,是服务基层中小微企业不可获取的力量;另一方面,3月16日定向降准中,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准备金率优惠,因此本次定向降准针对于中小银行。通过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助于支持中小银行更好聚焦主责主业,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实现精准纾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分析称,在2018-2019年监管持续强化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普惠金融贷款要求后,大行小行都在发力普惠金融业务。但大行有更便宜的负债,更舍得投入,能给小微企业报出更低的贷款利率。与之相比,小行的竞争力明显要更弱,达成监管指标的难度更大。现在的定向降准,加上之前超过万亿的再贷款再贴现,能够中小行足够的便宜负债,给中小行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客更多的筹码,更好和大行竞争。

  不过,李奇霖进一步表达了对放贷风险的担忧,他认为对部分处于经济欠发达、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偏少区域的小银行来说,可能即使降准,有更多便宜的负债,他们也不愿意去扩大风险敞口,给高风险的企业放贷。但降准至少摊薄了这些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护了其息差与利润,使其更好应对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资产质量恶化带来的风险。

  时隔12年再降超额准备金利率

  何谓超额准备金利率?央行解释道,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人民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

  事实上,上一次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还要追溯至2008年,当时该利率从0.99%下调至0.72%后,之后一直未做调整。央行表示,此次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这个工具主要是要倒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超额准备金利率是银行把存款放在央行得到的收益率,现在该利率下降实际是鼓励银行不要把钱都放在央行,应该把资金拿出去放贷,以支持实体经济。欧洲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负值,也就是说银行把钱放在央行还要收费,其实也是为倒逼银行进行放贷。”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道。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解释说,一般认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又称“超储利率”)是中国利率走廊的下限。考虑到此前政策利率体系中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MLF利率已有过2-3次调整,本次下调超储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利率体系的联动性,有助于维护利率走廊有序运行。

  王青同样认为,本次央行大幅下调超储利率,实际上是在敦促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不要把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囤积在自己手里,或淤积在货币市场上。近期DR007均值已显著低于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这意味着在当前局面下,央行希望看到人民币信贷增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在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增速方面。预计未来数月金融数据中的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望出现加快态势。

  理财收益率或走低

  此次定向降准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是否会影响银行理财收益率?

  “随着整个银行系统的投资收益率下降,未来长期来看,理财收益率会出现大幅度下降。”明明表示。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向市场不断释放资金,对于固收类投资产品而言,总体收益水平将进一步下降,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收益仍将继续下行,高收益率的低风险固收产品将越来越少。

  她建议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如果流动性要求较低,尽量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相对较高的收益率水平。

  对股市、楼市影响有限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至今,央行共有20次降准(含定向降准),公布次日股市涨跌幅来看,上证综指共有9次下跌,11次上涨,降准对A股市场影响不一。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现在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大底的位置,上证50的市盈率只有9倍,属于跌无可跌的这种状态,所以市场并不存在大幅下跌的条件。

  他认为,A股市场要想真正走强,还需要等到海外疫情出现拐点,美、日确诊人数出现趋势性下降时,才会真正迎来大幅反弹的机会,短期之内市场的行情更多的是结构性行情为主。建议投资者可以从消费、券商、科技这三大方向来找机会,特别是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一些消费业,现在开始逐步复苏,消费白马股也迎来新一轮的机会,建议投资者可以积极布局。

  此外,不少人关注降准是否会对楼市带来影响。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降准不是为了房地产,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房住不炒”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明确要求下,降准释放的资金被严控进入房地产领域。

  张大伟认为,虽然针对中小银行降准对于房地产直接影响不大,但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就是利好,降准能够缓解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另外对于购房者按揭来说也能够获得相对平稳的信贷价格。

  4月MLF利率及LPR报价有望下行

  那么未来货币政策会怎么走?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正处于复工复产关键阶段,稳增长定将成为全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未来货币政策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逐步下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前期,银行业为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普遍降利让费。在银行盈利增长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还可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提升服务的能动性和可持续性。对中小银行而言,更重要的是帮助拓宽负债渠道,丰富负债来源,并允许采取更有弹性的利率浮动空间。

  同时,应进一步改革完善LPR相关机制,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前,应抓紧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以改革的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逐步下降。

  温彬认为,下阶段,仍需要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作,预计央行将于4月LPR公布之前,调降MLF利率,引导LPR下行。此外,即将推出的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都有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时隔12年再次下调超额准备金率 业内:倒逼银行加大贷款投放(时隔9年,这家农商行拿到这一牌照!将带来多少收入?)

  王青指出,4月MLF利率及LPR报价有望恢复下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考虑到3月30日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已下调20个基点,预计本月例行MLF操作招标利率也将下调相同幅度。这将带动4月20日一年期LPR报价恢复下行,估计下行幅度也将在20个基点,5年期LPR报价也有可能下行10个基点。

  他分析称,由于LPR报价下行将带动银行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降,而从银行资金来源角度分析,货币市场利率走低无法弥补银行在净息差方面的损失。综合考虑宏观经济降成本、控通胀及防风险等因素,存款基准利率或存在0.25个百分点左右的小幅下调空间,下半年CPI同比显著回落后实施的可能性更大。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为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行将向实体经济适度让利。(中新经纬APP)

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证监会日前核准了上海农商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

这是继长沙银行后,今年第二家拿到基金托管牌照的银行。也是继2014年广州农商行获批后,时隔9年国内第二家农商行拿到此牌照资质。

随着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产品结构、服务类型和创新带来新的空间,如何在同业竞争中,创新产品服务,优化“托管+”服务体系,提升托管客户体验,是各家银行不断努力的新方向。

中小银行积极申请

上海农商行从申请到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历时两年。据证监会官网披露的进度信息,证监会于2021年7月接收上海农商行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材料,但直到2023年9月25日才正式受理。

证监会于10月16日核准了上海农商行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证监会要求上海农商行应当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换发的营业执照后,向证监会换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前,不得对外开展基金托管业务。

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因具有轻资本特征,是银行业务创收的重要发力点。目前,具有基金托管资格并已展业的银行,主要包括六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以及江苏银行这7家城商行。此外,广州农商行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开展基金托管业务的农商行。

上述中资中小银行多于2008年至2014年间陆续获取该牌照。自2014年监管机构收紧托管资质批复后,近8年间未有一家中资银行获得此牌照。

直到2022年3月,苏州银行宣告获得了基金托管业务资格,标志着中小银行获取此牌照“闸门”开启。紧接着这一年7月,青岛银行、成都银行也获得了证监会对该资质的核准。2023年8月底,长沙银行公告该行申请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已获证监会核准,并成为今年首家获得基金托管资格的中资银行。

此次上海农商行基金托管牌照获批,是继长沙银行后今年第二家拿到基金托管牌照的银行,也是继2014年广州农商行获批后,时隔9年国内第二家农商行拿到此牌照资质。

在上述最新获批的中小银行中,青岛银行已经完成验收并开启展业。根据该行2023年半年报,青岛银行已完成了首单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托管落地,有序推进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计划、银行理财等产品托管业务落地,已签约待落地托管项目总规模超90亿元。

托管业务带来可期利润的背景下,在目前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排队的银行中,中小银行的身影较为常见。当前,蒙商银行、重庆农商行、广州银行、成都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正积极申请这一牌照。

此外,2020年中国证监会和原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修订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当年,花旗银行(中国)、德意志银行(中国)分别于9月和12月获批托管牌照。

托管业务是中收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信托以及各类资产产品的规模扩大,也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产品结构、服务类型和创新带来了新的空间。

从资产托管规模看,工商银行的资产托管最大,达到了百万亿元级别。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的托管业务总规模为121.7万亿元,其中资管产品营运外包业务规模达2.3万亿元。从托管的产品结构看,该行保险资产托管规模6.9万亿元,公募基金托管规模3.7万亿元,养老金托管规模2.7万亿元。

(数据来源:各家银行2023年中报)

股份行和中小银行的资产托管规模在几万亿元至十几万亿元区间。

其中,股份行中,浦发银行今年的资产托管规模和收入增速较为明显。半年报显示,浦发银行开展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托管、基金专户产品托管、银行理财产品托管、信托保管、私募基金托管、保险资金托管、年金和福利计划托管、客户资金托管、QDII/QFII产品托管、期货公司客户资产托管、直接股权托管等多项托管业务。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6.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8%;上半年实现托管费收入11.88亿元。

在城商行中,江苏银行的托管业务居前。截至6月末,该行托管资产余额428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2%,规模排名城商行第1位。公募基金托管规模3994亿元,实现中收1.31亿元,均排名城商行第1位。

从业绩贡献度看,资产托管业务占据中收的不小的比例。根据各家银行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家国有大行的托管相关的手续费收入占中收的比重都在4%以上,分别是5.32%、15.32%、4.1%、8.18%。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托管相关的业务收入占据中收的比例较高,达到了14.94%,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与托管相关收入占中收的比重也站上了5%以上,分别为9.43%、6.68%、5.62%、5.51%。

以托管规模较大的建设银行为例,该行上半年的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收入118.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98亿元,增幅5.3%,其中,托管业务加快产品创新及重点领域拓展,在规模增长带动下收入实现小幅增长。在业务上,打造托管业务发展新引擎,与四家头部基金管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资产托管规模突破20万亿元。

托管收入波动较大

受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不少商业银行资产托管等业务收入有所减少。从半年报业绩看,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托管类业务相关的手续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不过,不少银行逆市实现了托管规模和收入的增长。

浙商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的托管资产规模余额2.18万亿元,站上2万亿元台阶,较年初增幅11.97%;上半年,该行实现资产托管收入3.01亿元,同比增幅17.58%。

对于业绩的提升,浙商银行认为是因为今年以来资产托管业务着重加大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等重点产品的营销力度,截至6月末,该行的公募基金托管数量247只,托管产品覆盖各种类型公募基金产品;2023年上半年新托管公募基金22只,合计首发规模超520亿元,首发规模居各托管银行首位。

兴业银行在标准化产品规模占比接近50%,收入占比76%,同时还发力了私募投资基金、保险产品的托管,这两方面的今年上半年托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69%、16.99%。

此外,托管账户对存款撬动效应也有提升。中信银行半年报披露,该行上半年带动存款沉淀日均余额为2902.97亿元,其中托管账户一般性企业存款日均余额为1043.78亿元。

责编:林根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