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杂志在2019年探讨了中国科学研究的潜力,并提出了中国是否能成为科学领域的超级大国这一问题。时至今日,答案已经清晰:中国确实已经迈入科学超级大国之列。近期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家不仅在衡量科研质量的关键指标上取得领先地位,而且在高级别研究领域的扩张势头不减,预示着由美国、欧洲和日本长期主导的全球科学秩序正面临重大变革。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是评估科研实力的标准之一,指的是被同行频繁引用的科研成果。据统计,2003年时,美国的这类论文产出是中国的二十倍。但到了2022年,情况发生了逆转,中国不仅超越了美国,在高影响力论文发表量上,还超过了整个欧盟。
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同样领跑全球,尽管部分专利涉及的是对现有设计的小幅改进。不过,凭借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成本低廉的能源供应,中国能够快速推进物理创新,如新材料的大规模生产,这是其相比西方国家的一大优势,正如英国AI材料公司Materials Nexus的CEO乔纳森·比恩所强调的那样。
此外,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也彰显了其科技实力。近期,嫦娥六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采集样本,计划返回地球,若成功,这将是首次从月球背面取回样本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科学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三大支柱: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设备以及人才的培养与吸引。自2000年来,中国在研发上的投资激增了16倍,尽管总体研发支出仍略低于美国,但在高等教育和政府研究机构的支出方面,中国已超过美国。同时,大量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归国,带回先进技术和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科研队伍的实力。
在科研设施上,中国持续大规模投入,不断增添世界级的科研设备,如超算、射电望远镜及各类探测器,实验室条件亦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甚至让一些西方专家感到惊讶。
尽管外界存在某些顾虑,但中美及中欧科研合作依然广泛且深入,双方均从中获益。多数科学家认为,维持并深化这种合作至关重要,因为限制中国学者进入西方实验室将对全球科学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展望未来,中国作为科学巨擘的成长趋势似乎不可阻挡。牛津大学的西蒙·马金森教授表示,预测中国科研奇迹已达顶峰还为时尚早,其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