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 | wuhu动画人空间 、动画研究
订、阅 | 010-86092062
12月5日,全球首部AI全流程大型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在北京隆重开机 。
CCTV6电影频道报道了这值得纪念的时刻。
一年之后《愚公移山》这个重大精神题材的影视作品,将以动画电影的形式,走进院线,走进元宇宙,把精彩呈现在广大观众和网民面前。
《愚公移山》项目开机仪式静帧动画
据主创介绍,《愚公移山》动画电影早在多年前就有了提案,经过了多次的策划和论证,最终于今年五月启动。项目是由河南省济源市(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委宣传部发起,北京电影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指导单位,交互影业有限公司作为承制单位的院线动画电影。
本项目总监制及专家组组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军教授严格把控影片的质量及指导中国式审美在片中的更好呈现,把AI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让AI生成动画。
本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交互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郑子龙也早在2019年就首次提出【智能仿生电影】理论系统。
针对技术本身,交互影业团队也已经过了多轮技术测试,交互短片《转世》即新技术运用创作成果,2021年在智博会上得到了各界观众的广泛的关注,结合高效的创作方式,也让主创团队敢于进一步立下动画电影巨大挑战!
2021智博会现场实况
开机仪式中,《愚公移山》动画电影总导演、交互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子龙介绍了影片项目实施进展,展示了动画开发技术和AI创作有关流程,让与会人员初尝了AI电影的沉浸式体验。根据项目计划,该影片将推出两个版本,在院线电影版之外,还将推出一部”智能交互”的元宇宙电影。
《愚公移山》首发先导片
如何探寻人类艺术和技术使用的平衡点?
怎样才能利用好新技术为行业赋能?
AI技术下的“中国审美”如何实现?
...
本文将带来《愚公移山》项目总监制及专家组组长孙立军以及导演郑子龙的采访。
孙立军
动画电影《愚公移山》总监制及专家组组长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郑子龙
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交互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探寻,首次公开的创作幕后!
Q1
Q:《愚公移山》电影项目是出于哪些技术背景以及主观原因,最终决定将人工智能技术从制作初期就应用于项目全流程?
A:“愚公精神”的故事传承了两千多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一直影响至今。影片将《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寓言小品文作为创作蓝本,忠实展现其人物关系、思想内核及背景设定。通过影视作品昭示伟大的民族智慧,树立高尚的民族精神,引领正向能量的社会意识。
影片的核心思想是揭示“一种智慧”和“一种精神”两大主题,核心戏剧冲突来自于: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
作品核心目的是借用传统智慧启示当代问题。故事设定在上古时期一个虚拟的神话世界,发生地为今河南省济源市,以“愚公”一家以及相关村民为主要人物,其他还涉及中国民间、济源地方传说等文化元素。
叙事从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切入,将愚公发起的改造自然的“搬山”运动作为起因,由“人与神”两个阵营的对立关系展开,通过愚公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抗争和努力,最终达成了“搬山”的伟大壮举。
其中,大事从小做起、难事从简单做起,以微弱的无限性博弈强大的有限性为“一种智慧”,认定方向后坚定不移地不达目标绝不放弃地苦干实干为“一种精神”。
影片通过愚公立大志,持大志,继而成大志的故事,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刻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议古论今,突出映射当代人们的社会问题、发展问题、定位问题等,启发深刻的思考。
我们现在所处“人工智能时代”,各行各业都在AI技术的影响下产生巨变。电影产业发展百年,目前尚停留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阶段,虽在制片工艺的某些环节上与AI有所结合,但还未真正实现AI的“电影全产业链化升级”,所以本电影项目将以此为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打造AI时代的“全工艺流程参与”的电影项目。
简言之,就是将“AIGC”植入到剧作、美术、音乐、2D\3D动画、真人表演、特技特效、剪辑合成等每个传统工艺之中,让AI技术深度改造原有模式,从而达到提升作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的主要目的。
现场拍摄与最终效果对比
本次《愚公移山》动画电影采用了AI技术整合下的全新制片工艺。在艺术创作方面,使得导演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预览到成片质量的画面效果,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调整与提升空间。
在制片效率方面,AI作为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让几个人的制作组实现过去几十人才能达到的工作效率,这大大节省了人力、沟通、协作、时间等成本。在品质把控方面,AIGC的标准及工序一旦确定下来,影片质量的稳定性就不再呈线性衰减,会保持在既定标准的稳定质量,将不再需要大量的质量监督工作投入其中。
Q2
Q:《愚公移山》团队构成和制作上的分工是什么样的?
A:《愚公移山》AI动画电影的主创团队由数十位业界专家、科研学者、知名艺术家等资深从业者共同组成。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数字影视动画创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军教授担任本项目总监制及专家组组长,负责影片的质量把控及中国式审美的指导,专家组成员来自文学、影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字交互等多个领域,为项目实施和难点攻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北京电影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交互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郑子龙担任本片导演,负责将AI技术创新应用到影片制作中去,探索全新的创作理念及制片工艺,落实将AI技术服务于“中国故事+中式审美”的主要任务,其主导研究的“智能交互电影课题”也将以《愚公移山》“元宇宙版”的形式首次面世。
现场拍摄与最终效果对比
交互影业有限公司影视制作部经理曹晨担任项目制片主任,负责协调实拍摄制、计算机艺术(CG)、AI技术、人机交互等各部门,进行影片“全流程工艺”的联合制作。
此外,还有剧作组、美术组、表演组、摄影组、声音组、特效组、AI技术组等职能单位的多位业界精英共同参与,着力于《愚公移山》AI动画电影“新制片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已获得大量成果,整体项目进展顺利。
Q3
Q:本片已经处于制作阶段,通过AI制片与传统制片相结合的系统化实践,大大提高了整个工作效率,在团队全体成员对新的工作流加以适应,到如今熟练运用与相互配合,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收获?
A:从今年3月份开始,项目组技术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与研究,主要按照超高清院线电影的制片标准进行研发攻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突破:
诞生新的中式美学影像风格
为了让AI服务于中国审美价值的展现,我们追根寻源,将目光聚焦在传统艺术的雕塑、绘画、书法、建筑等文化瑰宝上。把握中国价值观下艺术创作的特有视角,并让其与AI技术充分结合呈现出新的影像风格,既一脉相承又推陈出新。
超高清AI影像的稳定化表现
院线电影的呈现介质主要是大银幕,区别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小屏幕,大银幕需要更高的清晰度以及更稳定的画面表现,任何细微的闪烁和抖动都会被观众捕捉到,产生“出戏”的感觉。
团队将成熟的影视动画传统工艺与AIGC结合使用,而非一味地依赖AI技术独立完成,经过多次测试后稳定性显著提升,基本解决了目前AI生成影像抖动和闪烁的问题,可呈现4k以上超高清影院级的画面效果。
AI影像的风格化生成替代2D\3D动画工作
按照传统工艺的流程,一部3D动画电影的中期制作起码要经过模型制作、贴图材质、动画绑定、灯光渲染等多个工序。借助AIGC风格化生成就可全面简化这个流程,且画面效果调试修改成本低,整体质量保持稳定。
现场拍摄与最终效果对比
Q4
Q :《愚公移山》项目中所使用的AI技术运用已经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已经实现了无抖动AI影像及影院级超高质量画面的生成!请问团队前期是否经历了非常多的技术测试以及制作实践?
A:正如上面提到的,项目组在AI生成稳定影像方面,依靠的是传统工艺的整合和其它AI工具的横向运用,而非一味地依赖AI技术独立完成。
例如:我们先进行演员的实拍工作,再对实拍后的影片进行AI风格化处理,在此期间会介入包括SD在内的主流AI工具,以及项目组自研开发的若干AI生成工具协同制作。下面是一些成果的视频展示:
Q5
Q:在团队看来,分别是哪些项目实践意义让大家得以克服实际情况以及直面未来的风险,一直坚定到现在?
A:时代变革会带来新的机遇,可以解决过往无法突破的诸多问题。
首先,AI技术下的“中国审美”如何实现?
这一核心课题由项目总监制孙立军教授提出,其目的在于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如何传达。当今影视动画产业中美欧及日式审美仍占据着主要地位,研究AI技术如何为中国独特的审美价值服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现场拍摄与最终效果对比
其次,如何让AI技术真正参与到影视动画的制作中去,继而形成新的工艺标准,是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近几年AI技术发展迅猛,尤其在文本生成和绘图、影像生成方面倍受瞩目。但AIGC根本上是机器生成交付人来选择的过程,而艺术创作则是人掌握工具后进行传情达意的活动。所以,AI技术只有让影视创作更可控、更高效,成为创作者可掌控的强大工具,才能实现对影视动画产业的全面升级。
有机遇就有挑战,技术功能与艺术手法的科学整合是唯一途径。
《转生》宣传片
Q6
Q:最初AI一进入市场就引起了业内的巨大争议,对此老师们是怎么看待?作为创作者,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A: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智能化时代,AI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不可逆的历史必然,各行各业都在寻求融合与升级,影视动画行业也势在必行。
AI作为更先进的生产力,必然会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就像蒸汽机大量替代手工业者一样,AI替代的是繁琐的工序和冗余的人、物力投入。
现场拍摄幕后
但AI不可能替代艺术家,艺术创作始终是“人”的事,是人类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交互,而做出的情感表达。机器不具备人类情感,能做到的只是“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判断”的模仿,所以,AIGC不是创作的活动只是对过去信息的组合与呈现。基于这个原因,AI的影视化发展思路应该以创作者的需求为导向,成为更高效的、更全面的、更可控的新一代创作工具,让艺术家更好的运用到创作活动中去。
现场拍摄幕后
AI时代迎来新契机与新模式,将产生无限的发展前景及跨领域融合可能性。
最后,我们相信,随着未来AI技术不断发展,影视动画的制片标准和工艺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诞生,继而迎来文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到来。
感谢《愚公移山》项目负责人的精彩分享,期待世界首部AI全流程大型动画院线电影及元宇宙电影早日上映,共同感受动画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推荐阅读
《海王2》发布中国独家终极预告和制作特辑,大量震撼场面曝光!
龙行龘(dá)龘(dá)!2024总台春晚主标识和吉祥物来啦
Pika 1.0 正式版发布,五大功能逐帧分析
7280部纪录片参评参展,45部入围终评!
AI图片著作权第一案,判了!借助AI的创作,我是否拥有著作权?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