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品牌化经营
文化是民族的核心,也是权衡一个国家及地区综合力量的关键内容。如今国际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把本土的文化作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既显现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支撑着国家跟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有着五千年漫长的文化历史,文化创意产业理应被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文化创意产业是很有活力且很有发展潜能的行业,它必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业模式即指某个组织该怎样使用它的功能和概括它重要活动的提纲挈领。它既说明了公司里的客户、产品跟服务,也给出了相关公司怎样组织和创收跟盈利的资料。也就是说公司会用怎样的途径及方式来盈利。可是中国大多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没有办法盈利的,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国外的有关专业学者曾经指出的:“当今公司之间的较量,不再仅仅是商品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商业模式之间的较量。”而我国专家学者则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些机构在明确了外在假设前提和内在资源与能力强弱之后,用来结合机构本身、用户以及产业供求双方和工作人员来获取超过定量收益的一种战略革新意图,一种可以落实的构造形式和规定要求的关联。俄罗斯的相关学者则指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即指文化创意公司有了确定的外部条件及内部资源之后,经过市场竞争和政府干A的两重调节,怎样创造、传递及获取价值,并且能够使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统一。
2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为“创意经济”以及“文化行业”,它把文化资源当作基础条件,把创造能力当成核心,私人以及工作室通过改进创新,外加使用一些销售手段把文化商品交付给顾客团体,从而确保了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的需求都得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很多方面的革新团体,其中有广播影视、传媒、动漫、广告等。构成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重要方面主要为下列几点。
21价值观点
价值观点也就是说文化创意公司把旗下的商品或者服务能够提供给顾客团体的价值。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跟特别的价值主张肯定是分不开的,把该主张渗透进所给出的文化商品跟服务里面,并且经不同的销售通道提供给顾客团体。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具备经济性跟社会性的双重属性,所以公司给出的价值观点就需要符合顾客的要求,还应该使其社会影响力增大,对社会做出积极的影响。
22目标顾客团队
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团体就是指具备相同水平的文化底蕴与更高追求的团队。目标顾客团队以人口学的特征为基本,将在购买动力、需要和交易收益等方面有着共同点的顾客团队进行划分。这种思路是把市场销售里的划分顾客群销售当作前提,也就是把市场更为细致地划分,瞄准其中一个特定的目标消费群,再推广针对该顾客团体提供的商品或业务,设置恰当的价格,使用适宜的销售手段把商品或业务传递给目标顾客团体。
23分销通道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分销渠道是说文化创意公司通过对本身的价值观念做出推广以及把衍生的文化商品或服务传递给消费者的所有路径,还是公司跟消费者交流的途径。分销渠道非常地关键,它联系着公司跟消费者,文化创意公司要求建立多种多样的和高效的通道。
24资本分配能力
文化创意公司的资本包括文化资本和资金资本和人工资本,假如想构建出出众的商业模式就必然要求在执行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对这些资本做出适当的分配,尽最大努力压榨出资本的剩余价值。“革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要素,所以人工资本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文化创意产业看重的员工一般分为是革新型的、技能型的和经营型的。革新性的员工有原创力,能够把抽象的文化转变成具备极强经济价值属性的文化商品,能够加速进行文化创意,也需要技能型的员工使用先进科学的技术进行开发及革新才能够激发顾客团队的购买欲望,最后再利用营销员工来宣传和出售。
25先进的盈利形式
文化创意产业它有一个很关键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益,优秀的获益形式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本构造以及收益源头。优良的获益形式要求对成本构成做出改进,保证制造经营时的成本水平比较低廉,相对应地,还要增多效益的渠道,让效益源头可以多种多样并且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五种典型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31行业凝聚型商业模式
行业凝聚型商业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区的通道,把部分相关的企业以及艺术规划公司和艺术展览馆等汇聚在一个工业园中,这些公司利用行业锁链的方式汇聚在一起。不仅仅降低了开发的成本,还能够在大型公司的指引下加速部分小公司的完善。行业凝聚型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产业聚集的影响,增强了相关文化行业地区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了品牌价值,能够带动相关衍生产业。例如处于北京某地的艺术区与成都郊区的音乐主题公园,都是利用引入相关的文化创意公司和艺术家办公室以及艺术展览等方式来产生的。
32行业链经营型商业模式
行业链经营就是说文化创意公司以行业链的形式把某个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核心,对行业链进行向上及向下的伸展,经过对有关公司的关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来让它们可以相互合作行动,以此来提升该行业链运行的效果,最后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过程。比如,以《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为中心,对行业链进行向上和向下的伸展,让制作方跟浙江卫视都可以得到大量的利益,并且里面的导师跟学员,以及冠名商和演唱会等所有包括在行业链中的都会获得利益。
33品牌化经营型商业模式
现在,产品的同质化逐渐加重,竞争也越发地激烈,若公司只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已不能够立足,公司若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既应有强烈的创造品牌的观念,也应有强烈的对品牌进行经营的观念。品牌化经营型的商业模式就是文化创意公司会在它的价值主张的带领下去造就积极品牌的独特性质,最大可能地发挥出品牌的效能,提高整体竞争的优势。
34跨媒体经营型商业模式
跨媒体经营就是公司为能够最大可能地运用自己的资源,开发和参与除了媒体本身的其他市场,比如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和印刷媒体等。出版发行业是比较多地运用跨媒体运行该商业模式的,新兴媒体持续性地产生,大家进行交流及娱乐的途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司为了能够生存及发展,便开始跨媒体经营也是一种趋势。
35跨行业经营型商业模式
跨行业经营商业模式就是说文化行业和别的行业相互渗透的一种商业模式,它破除了自己单一行业的局限性,进行跨行业多元化的发展,通过对不一样的行业同样利益点的联结,来增多利润来源及减小单一行业所带来的风险。比如迪斯尼,它为全世界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它进行的业务覆盖了媒体网络以及影视娱乐和主题公园等多种场所。迪士尼把它传统的米老鼠、唐老鸭、兔八哥、加菲猫、白雪公主等多个典型的卡通形象当作核心,朝其他多个行业持续地进行衍生发展,且在每行业都有了很大的成功,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4结论
适合每个行业的完备的商业模式是不存在的,可以永远可行而并不需要发生改变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存在的。一个公司若想成功既要侧重于商业模式的设计,还应在生产经营时通过对市场变化及公司里面状况的了解来持续地对商业模式实行改进跟创新。文化创意公司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研究组成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元素,然后根据行业的特征来设计跟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庄毅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以晋江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7(3).
[2]盛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展创新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pat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Value Chain. The first,it has described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the reason to study about it;and then explore the role that the Value Chain has played i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then the third part acquired an evolu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finally,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has been discussed.
关键词: 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演进机理
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value chain;evolution of th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71-03
0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模式得到广大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的定义也众说纷纭。Petrovic等学者(2001)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珉(2006)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1]。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2]。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及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在有关这些论述中,创造价值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核心词汇。而价值蕴含在价值链中,因此要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价值链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已有学者,如Rappa明确指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曾楚宏、高闯等也对商业模式价值链进行过研究。因此基于价值链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理论基础。
1价值链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价值链最先是由哈佛管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企业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展开的。每项价值活动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同位置被划分到一个个生产环节中,企业所有的生产环节共同构成企业的价值链,因此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又称作业价值链);Porter教授进一步指出,在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非每个环节都在创造价值。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 Activities)和辅助活动(Support Activities)两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五部分,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部分[3]。
从广义来讲,上述九种活动基本包含了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所有活动和因素。在这九种活动中,按其创造价值的大小可分为:核心活动,亚核心活动和基础活动。能为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活动成为核心活动;能为企业提供较大价值的活动成为亚核心活动,以机械电子行业为例,如果研发、生产是企业的核心活动,营销、售后服务就可能是企业的亚核心活动,它们都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但企业经营的重心并不在此,这类活动一般在企业价值链上只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介于战略环节和一般环节之间;除此以外的其他活动,均属于为以上两种活动提供的辅活动,如材料或产品运输、采购、库存管理等,因此称为基础活动。
波特同时指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构成了整个价值体系,即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见图1。
波特的作业价值链是图1产业价值链中的一环,即企业基本价值链,根据企业性质不同企业也可囊括上下游的价值链,但我们按照一般分类将产业价值链分类如图1所示。
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的所有活动均包含在产业价值链中。企业如果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如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形成企业商业模式;又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分拆、职能外包来缩短价值链,进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也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延展和分拆同时进行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还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或多项基础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来形成企业商业模式。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通过价值链创新改变某些原有的价值活动,并将创新后的价值活动组合成高效的价值模块,最后再把这些价值模块链接成有效的价值系统。概括来讲,这些对价值链优化与整合的活动可分为企业业务分解与业务创新活动(也即企业解绑),构建新型战略集团(也即企业集群)。这都是针对价值链上企业活动来展现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具体到企业活动的实施又可划分为三种商业模式创新类型:顾客价值创新,成本结构创新,利润保护模式创新[4]。这三个方面均可通过价值链优化得以体现。
2商业模式创新演进机理
2.1 商业模式创新内外部因素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企业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资源与能力,机遇与挑战的过程[3]。企业商业模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经济租金的驱动下,在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会不断地演进。①由产业结构、产业吸引力和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等因素构成的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经济环境)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化,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其市场竞争的相对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以重新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②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有着重大影响。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③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例如,一国政策的改变,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观念等的冲突,都会制约企业固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那些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进行适当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当外部环境(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环境)发生新的对企业有影响(正、负两种影响)的变化时,在顾客价值的强力驱动下,企业开始寻求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首先对自身现状和能力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在权衡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对竞争策略(短期战略)进行调整,而这种策略调整又恰好体现在价值链创新上,如企业的并购或剥离、目标市场的再细分和产品的核心多元化等。企业再对其价值活动进行优化整合[5],努力寻求一种最优的组合方式,这就促成了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这是一个不断进行评价和调整的复杂过程)。
2.2 商业模式创新演进机理
通过分析价值链及其对商业模式的作用,我们大致可了解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其演进机理也就比较容易得出。
首先要对企业经营活动充分了解,找出可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控制点。比如,企业的营销渠道存在哪些弊端,根据经验可如何解决;顾客对产品的意见如何,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产品的成本如何减少等等问题,找到这些问题,企业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然后综合考虑企业现有资源及能力进行战略决策,确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合理定位。
战略决策做出之后,企业要通过拆分价值链或价值活动创新达到业务分解与业务创新,也即打破企业边界,完成企业解绑;或者是通过延展价值链形成新型战略集团,也即形成企业集群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前者既有存量型创新又有增量型创新,表现为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为顾客价值创新和利润保护模式创新;后者一般为存量型创新,表现在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中,即为成本结构创新企业进行价值链整合与优化之后就要进行利益方关系整合,针对企业价值链优化过程中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交叉进行整合优化,这部分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成败具有关键作用。
接下来企业就要实施具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反馈与总结。信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创新过程中不断问为什么,出现了问题不断及时反馈与解决,创新过程才能顺利。
最后环节是对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的评估与检验。在这一过程中,是企业得到经验与教训最多的过程,整个商业模式是否成功要依靠具体的指标来检测是否达到商业模式创新预期达到的目标,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顾客满意度等。
具体演进机理图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本文在价值链基础上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与演进机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商业模式通过价值链整合与优化进行创新的过程,进一步提出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企业经营活动关键控制点的发掘,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我国企业在探讨商业模式创新,重视顾客价值主张,改进盈利模式,发展利润保护模式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企业目前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即微笑曲线底端[6],这种是由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竞争优势较弱所致。因此,我国企业目前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决策能力,把握经营环境,通过组织学习强化团队动态能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评估与检验仍是未来研究方向,且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馈与信息快速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与实证的。
参考文献:
[1]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3]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83-90。
[4]李东:《基于结构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产业效应与策略体系》[J];《中国软科学》2006(11):141-145。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3
现在所定义的文化产业都是以“文化创意”作为核心思想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产业是一个大的集合,它可以指为民众提供的文化服务和产品,或者指与这些有关的相关活动。[1]文化产业和相关的活动是一系列的产业化范畴,它可以提供文化产品,也可以提供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活动,还可以是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产品,并且为这些产品提供生产和销售的服务项目。作为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场所,文化创意园已成为世界各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台和当代人类社会创造的新财富形态,其所产生的巨大乘数效应,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文化创意园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04年至今,文化部了三批近80家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2年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将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国家许可范围内,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2013年的“两会”上,文化产业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注点。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表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从中可以看出,国家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建设也给予大力支持。希望通过发挥文化创意园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的示范和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创意园的核心———创新创意,能够为企业服务外包业务提供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参与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因为有了创新创意,就会拥有超过其他同类企业的能力,也会获得巨大的利润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二、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对玩具企业发展的意义
1.引导玩具行业产业关联化和集聚化我国玩具业一直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产品远销世界上所有国家。有数据显示,我国玩具制造业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0%,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我国玩具制造业的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这6个地区的玩具销售额占全国玩具销售总量的95%以上,而且大部分都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存在。[2]但是绝大部分玩具企业表现出的玩具技术含量低、玩具品种单一、玩具形象设计缺少创新、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智能化玩具较少等问题,使得玩具创新设计非常缺乏。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的动漫设计衍生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承包业务,让玩具企业的自身玩具卡通形象,以及设计出的衍生品和动漫衍生品的共同配合和销售,可以不断延长玩具企业的产业链。再加上园区内配套的玩具辅料供应区、玩具成品区、物流仓储区、电子商务交易区、玩具精品馆一体的关联产业设施,实现产、供、销、研一体的产业链发展形势。玩具企业可以借助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业务和其他辅助要素,减少成本支出,实现玩具行业产业关联化和集聚化,进而帮助玩具企业进行创新设计。
2.改善玩具企业电商业务玩具企业的电商业务已遍布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天猫母婴馆婴儿玩具系列已进驻奥贝、费雪、哈哈龙、芭比、迪士尼等上千个中外玩具品牌,截至2015年4月6日,天猫网上销售的不同种类玩具达12550件,这是B2C平台的玩具品牌数量;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玩具类目下的玩具“反”斗城、澄海玩具、丽水玩具、扬州玩具等平台销售的玩具数量达到了上万件。在阿里巴巴“童装母婴市场”搜索“扬州毛绒玩具生产厂家”,截至2015年4月6日,共找到855条相关产品。在淘宝C2C平台上搜索“玩具”,可搜索到23400多家玩具店铺,250多万个玩具种类;2015年3月25日,京东商城首家京东母婴线下体验店的开设,是京东实施O2O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智能教育互动童车给玩具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玩具线下体验,现场扫码下单。玩具企业已借助广泛使用的B2B、B2C、C2C实现玩具电子商务,并且正在发力O2O电子商务。但是,玩具的品类单一、无品牌影响力、丰富度不够等零售特点,使得玩具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联姻效果不明显,加上玩具企业的自身转型困境和国外品牌玩具入侵的双重压力,玩具企业的电子商务费用投入多且回收缓慢,效益日益萎缩。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集创意文化交易、学术交流、大学生创业孵化、人才培养、精品生产、动漫设计和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依托文化创意服务外包资源,可大大提高玩具的创意设计,借助电子商务渠道,可拓展玩具企业自主品牌,增强玩具企业竞争力。
3.提升玩具企业利润根据施氏“微笑产业曲线”理论,拥有价值最高的区域分布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研发和市场是影响企业绩效创新的关键点,没有研发能力就只能做或代加工,没有市场能力和营销能力,再好的产品过了产品生命周期只能作废品处理。所以,玩具制造企业的贴牌加工制造环节,在整个出口产品中创造的价值不到30%,而这30%的价值又会被同行和替代品市场瓜分。微笑产业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和营销环节却创造了70%的价值。由此可见,玩具产品创造的价值绝大部分都被品牌拥有国获得。OEM模式生产为主的玩具企业赚取的利润,在整个价值链中只占了极小的比例,这几年又受到人民币升值、工资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门槛提高等因素困扰。如果玩具企业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创意设计中心、动漫研发中心、多功能培训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新设计和品牌延伸,可大大拓展玩具产业链,提升玩具企业电子商务利润。
三、玩具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重点研究了产业竞争优势的问题。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的因素可分为产业内部因素和产业外部因素。而对于玩具产业,笔者主要从影响玩具企业大数据市场发展的内部因素———技术因素、外部因素———人才市场因素出发进行分析。
1.企业内部信息化问题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随着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已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制造企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造生产和管理的不同环节与阶段,实现智能化的生产销售,最终目的是减少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设计生产制造环节的信息技术(CAD),管理环节的信息技术(EDI、ERP、SCM、CRM、Intranet技术),服务环节的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集成化信息技术(CIMS、MIS)等。[3]目前,我国玩具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CAD与ERP的集成问题。玩具设计需要CAD设计好之后打印出来,再复印分发到各个车间,这会耗费公司工艺部每月数千元的打印费、复印费,耗费大量生产成本。在ERP上马之后,需要将CAD系统中的数据输入ERP系统,才能使用ERP中的物料编码、BOM等。可是,ERP实施过程中带来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让CAD跟ERP的接口开发不断变化,无法有效集成,造成大量资源和成本浪费。(2)相关人员负担加重。许多玩具企业产品设计过程的80%是基于手工设计,由于环境和设计师本身文化素质的影响,该公司的毛绒玩具设计师不习惯于使用电脑和CAD技术的表达,只是从事玩具简单的开发。这类设计,经验含量较高却缺少创新。ERP的引入更是遭到工艺部人员的很大抵制,因为技术的创新会让他们感觉负担加重。另外,由于管理层对ERP的认识不够,加上企业本身基础管理较弱,ERP系统的引进,让一些管理部门的任务加重。
2.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费用问题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在整个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技术内容。从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和使用来看,都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系统的易用性和有用性。[4]无线网络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使得移动电子商务技术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主要技术,这也为制造企业带来了更多创新技术和增值业务。玩具企业目前主要在中介型垂直类B2B商贸平台,如玩具网;中介型综合类B2B平台,如阿里巴巴上建立了网店。对第三方电子商务网店而言,其会员费、硬软件等投入是巨大的。以一家小型玩具企业进驻阿里巴巴外贸平台“出口通”为例,阿里巴巴出口通的年费是19800元/年.次,加上阿里巴巴关键词竞价、企业邮局账号、上传玩具图片等直接费用大概一年50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管理费等间接费用。虽然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常用的网店建设方法,但是企业基于所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电商平台对于更好的计算企业的技术费用、更好的维护电子商务硬软件系统,以及增强客户的网店购物体验和满意度都是远远超过网上商城和托管性网站的。
3.人才缺乏问题当前,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领域存在比较大的人才缺口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高级印刷、动漫设计、电子商务、工艺设计等方面,在服务外包领域的人才缺口现象尤其明显。以电子商务人才为例,中国就业促进会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规模达到200万人。《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中,有37.68%急需电商运营人才、28.57%的企业急需技术性人才(IT、美工)、17.39%的企业急需推广销售人才、18.84%的企业急需综合性高级人才。玩具企业要想发展文化创意外包业务和实施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营技术、网络推广和销售是最迫切的工具性人才。随着企业向行业纵深方向发展,竞争不断加剧,负责企业品牌运营的综合性高级人才也会越来越热门。
四、文化创意服务外包背景下玩具企业的发展策略
1.构建全方位数字化自动运行模式文化创意服务外包背景下玩具企业的发展,必须以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框架,以产品销售为核心,利用外部电子商务的特性,优化玩具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具体包括:CAD系统的生产设计过程的数字化,ERP系统的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流程的数字化,办公自动化平台等;外部电子商务具体包括: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网络营销,利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电子支付,跟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产业,如下游传统零售商、上游辅料供应商、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及各种交易。将玩具企业的全部商务活动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和外部交易电子化,明确企业信息技术需求,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软件咨询,建立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数字自动化运行模式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5]图2:玩具企业数字自动化运行模式总体结构图从图2可看出,玩具电子商务应用中外部交易组成部分与后台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外部交易的完成。前台是建立在后台基础之上的应用,后台主要针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而前台是以与外部交互为主。玩具企业应首先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和拓展商机,由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应用,拉动内部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然后,集成内部已有的ERP系统、CAD设计制造系统、供应链系统,优化玩具企业内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最后,向敏捷制造和虚拟组织发展。
2.有效降低电子商务技术费用根据前面对技术费用问题的分析,目前采用的中介型B2B和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并不能有效降低电子商务的技术费用。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加入交易平台。厂商作为电子商务交易方,拥有品牌、价格、物流、团队等优势,有一部分厂商甚至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果基于自有平台和知名第三方平台的合作,玩具企业可以减少第三方平台的电子商务服务费用,又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的高流量引导至玩具企业的官网上,从而大大降低电子商务的技术费用。玩具企业F2B2C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在原来几种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模式。F2B2C,是FactorytoBusinesstoCustomer的英文缩写,是制造商通过第三方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商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信息的展示,将最终用户引导至玩具企业进行交易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制造商和最终用户的主导地位,而第三方平台的作用与B2B、B2C、C2C相比,其作用已开始弱化,从关键角色变成了信息整合的作用。[6]因此,可建立玩具企业F2B2C的网站的交易新模式。图3中,F2B2C的主体F,是玩具企业的自有平台,可外包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价格优势,同时,对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也拥有完备的系统支持。B是知名电子商务平台,该电子商务平台同时提供各具专业特色的玩具企业的链接,以更低价格吸引消费者至自有平台购买,并且拉取更多流量提高自有平台的点击率和知名度。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4
【论文摘要】商业模式的定义在理论界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尚缺乏完善研究。针对该问题,从商业模式的概念入手,对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创新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产品层面,着重于电信产品设计规则参与、产品创新和服务标准化;二是在企业层面,着重于电信业务组件和组织管理的再造和梳理;三是在产业层面,着重于外包策略和网络联盟在实现价值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Tucci(2000)[3]和Amit&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et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3.1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32-40.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3]AllanAfuahandChristopherL.Tucci.Internetbusinessmodelsandstrategies:textandcases[M].NewYork:Irwin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00.
[4]RaphaelAmitandChristophZott.Valuecreationine-busin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6/7):493-520.
[5]B.Mahadevan.BusinessModelsforinternet-basede-commerce:ananatomy[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Vol.42,Summer2000(4)55-69.
[6]GaryHamel.Leadingtherevolution:howtothriveinturbulenttimesbymakinginnovationawayoflife[M].Boston,Massachusetts: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0.
[7]RussellThomas.Businessvalueanalysis:copingwithunrulyuncertainty.strategy&leadership,2001,29(2):16-24.
[8]MagalyDubosson,AlexanderOsterwalderandYvesPigneur.E-businessmodeldesign,classificationandmeasurement[J].Thunderbird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2,44(1):5-23.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模式;产品研究
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就包含博物馆的发展。从当前来看博物馆文化创意衍生产品是一条很好的发展捷径。随着时展,博物馆的文化创意衍生品不是小卖部兜售纪念品的简单概念,而是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授权商品。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美术馆、博物馆都配有自己的艺术商店。并且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渐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博物馆营收的重要经济支柱。著名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的营业额一般在1亿美元左右。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1.高知识性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依据文化、创意以及理念为中心,是人们知识、技术以及思维的有效结合。与传统的文化创意相比,博物馆的文化产业理念主要是依据博物馆的陈列物品所具备的特点和风格,主要是指具有历史文化、教学价值的陈列物品,从大自然生活到宇宙无穷,从大禹治水到中国共产主义的实现,从琴棋书画到笔墨纸砚,都可以成为博物馆的珍藏品,其中包含着无数的文化知识和内容,更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地依据。
2.高附加值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为商品赋予更多的意义,增加一些历史文化、特殊寓意等,从而提升物品的价值,也就是对商品进行技术或是形式上的创新,以此商品的价值就不单单是一个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博物馆的商品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具有的创新意识也就更加强烈。
3.高融合性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创新产业,更是经济、文化以及技术的综合产物,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渗透力,为国家发展新的产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博物馆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具备的特点更为突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依据历史和艺术,同时又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紧密相连,从而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类型和产品
1.主题文化展览
主题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博物馆中进行各项历史文物的展现,是博物馆的能力范围。在二十世纪以后,全国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展览已经有上万场了,并且数字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也吸引了一些国外的藏品进行文化的展览,从而更好的发展博物馆市场。
2.主题衍生产品开发
主题衍生产品开发是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博物馆的主题衍生产品的开发主要是指为公众提供博物馆相关物品的纪念品,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很多知名的艺术博物馆,将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销售模式。
3.主题出版物
主题出版物是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博物馆是重要的研究场所,每年都会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源和数据,依据这些数据进行相关学术的延伸,并且进行出版,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看,促使博物馆深入到市场内部。出版主要包括大众喜爱的科普书籍、影像品、可以珍藏的书籍等,从而促使博物馆更好的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主题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开发是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博物馆实施的旅游产业开发,与传统的旅游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文化性以及实时性。博物馆本身就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文学素养,更是人们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旅游产业是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方向,促使博物馆更好、更快的发展。
5.主题专业教育
主题专业教育是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是基本的能力,不仅可以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还可以进行高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当前,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非常需求,但是相关的教育机构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博物馆在这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博物馆可以依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设计,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博物馆,从而促使博物馆更好的发展。
6.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
开展小型商会会展和文化活动,是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博物馆内的藏品、资源数据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都是博物馆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开展小型的商会会展和文化活动,就需要确保藏品的安全和有效性。我国在开展小型商业会展和文化活动,会选择与相关企业、酒店进行合作,从而让博物馆获取更多的利益,促使博物馆更好的发展。
7.其他业务
博物馆除去各种方式的直接营销方式,还可以依据新的技术和理念进行各种专业性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鉴定或是咨询,从而进行间接地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的博物馆在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实践中依据传统的经营模式获取有效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进行实际的创新。博物馆可用于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要素是丰富的、多序列的,不单单注重对“馆藏资源”的文创衍生品开发,也要综合权衡自身的资源优势及驾驭能力,通过资源梳理、资源积累及整合运营实施系统的资源开发,从而确立与资源体系匹配的文化产业定位与目标、理念与战略、产业体系及重点项目。博物馆的一些无形资产是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经济竞争的主要动力,需要建设者进行重视。
参考文献:
[1]邢致远.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模式与产品研究[J]. 艺术百家,2014,S1.
[2]鲍枫.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产业链 供应链管理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31-02
目前,宁波已形成工业门类众多、特色明显的三大产业板块。一是以石化、电力、钢铁、造纸、汽车、修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型工业;二是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以纺织服装、日用家电、输变电、注塑机、模具、金属制品及汽车零部件等为主体的传统优势产业。
三大产业板块初步构成了宁波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宁波产业链创新整合,加快区域产业集聚空间建设,发挥产业链优势提供了基础,为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创造了条件。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产业链延伸的朝阳产业,加快产业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宁波结合当地生产制造型企业数量庞大的特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子。
1.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和丰创意广场是宁波工业设计环节的成功案例。2011年和丰创意广场正式开园,成为目前宁波市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区,集聚起包括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韩国、香港等10余个境外知名设计机构在内的设计创意类企业近百家。通过挖掘制造业企业需求及点对点上门推介、举办专场对接会等方式,积极促成设计机构与制造业企业的业务合作。宁波市电子、家电、汽车、服装、文具等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的制造行业企业都从中受益。像和丰创意广场这样的创意产业园区宁波已经建成20余个。目前宁波市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去年全市就工业设计环节总营业收入为154.3亿元,实现利润11.2亿元。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中,从创意到研发,从研发到产品,再到上市、、推广、招商、营销、成交、售后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但每个环节都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代价才能实现。宁波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专业的研发设计、市场推广、渠道建设、品牌运营团队,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生产之外的其他产业链条上。借助互联网,建立产业虚拟集聚空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解决平台。2010年,宁波第一家门户型文化创意产业虚拟集聚空间平台――宁波文化创意产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项目启动,创意园区、文化创意机构和企业群体用户,通过平台在产业内部架设起信息、资源沟通和供需合作的桥梁,为企业产业对接、业务扩展、项目推广、供需对接等提供在线服务,有效加强创意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2.动漫游戏产业衍生品研发打造完整产业链。动漫游戏产业是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亮点,2011年宁波市动画片产量突破1万分钟,跻身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十大城市的第七位。
为加快与完善动漫产业链建设,宁波众多动漫企业充分利用动漫产业作为二、三产业融合新载体的功能,按照“动漫生产-动画片播出-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销售-收益-再生产”的盈利模式,构建相互支撑的动漫产业链。动漫服装、动漫玩具、动漫文具、动漫食品及礼品等动漫衍生品的不断创新提升了宁波传统制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增添了动力。
宁波逐步实现了“创意产品化、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
宁波市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拥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4家。近年来,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超过20%。通过采取新方式,打造全球采购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产业链整合。
宁波国际汽车城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采购交易平台,一直致力于长三角乃至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国际汽车零部件买家的对接和合作。自其2007年开始运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数十次汽车零部件(用品)国际采购对接会和信息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宁波国际汽车城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搭建汽车零部件(用品)全球采购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了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汽车零部件近万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了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商贸易对接。宁波国际汽车城也成为产业链创新服务的一个样本。
三、金融产业
1.供应链融资。由于缺少资金,一些企业面对一笔笔大额的订单从眼前流失却无能为力。如何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信贷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及信息综合,为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其基本理念是依托于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经销商进行一个融资安排。作为整个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核心企业”在产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起着在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供应商的效益以及经销商的效益都会在核心企业中得到明显地体现。而这样的结构安排能够使交易的各方都能在市场上获得商机,从而扩大盈利能力。“供应链融资”充分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融资额度以及融资效率。
2.信用保理融资。商业保理是企业基于供应链的一种融资模式。商业保理对想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做信用调查评估,包括付款的意愿、历史交易是否出现违约和贸易纠纷等问题,再通过审核它与提供贷款一方的历史交易记录,对贸易的真实性做出衡量,对虚假贸易进行筛选和剔除,从而严格控制了贸易的风险性,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成功率。
据了解,民间的商业保理企业在全国仅有25家,虽然商业保理业务范围还很小,但却发掘出供应链价值的金山一角。
四、农业
史翠英控股集团是宁波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012年4月,旗下品牌为“翠篮子”。史翠英控股集团2012年推出“翠篮子”惠民工程,实行农超对接。据了解,目标是在全市打造650家连锁社区点。
“翠篮子”由于实行农超对接,直接省去中间商的环节,“翠篮子”比一般的菜场、超市价格要便宜,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实惠。“翠篮子”的食品安全可追溯,因为省去了中间商,所以肉菜从进货到出售,一切环节都可以掌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据可循。
“翠篮子”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它说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
五、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产业链管理新价值
1.何为供应链管理。首先,供应链管理体现在价值的扩展上。价值的扩展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已经无法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企业成本将会在其整合其他资源时得到很大程度的节约,这是供应链管理下的盈利跨越。其次,将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其产生价值。因为只有能将各类优秀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让他们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为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第三,商业模式的跨越。以戴尔模式为例,戴尔公司的生产能力与其他知名计算机公司相比并不突出,其研发资金只是其他IT公司的10%。但最近10年的资料显示,戴尔的盈利却是IT行业中最好的。研究发现,由于戴尔将自己的重点由研发产品向销售产品倾斜,从而将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改变。事实证明,戴尔的这种改变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第四,市场模式在转变。市场已经从原来的“供给模式”转变为“供应模式”。原先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标准化、规模化,而现在的生产是个性化、特色化。因此,当今市场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
2.“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整合融通。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宁波飞龙电器旗下的多方达电器通过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资源配置,从而谋求整个家电产业的共同发展。基于这个理念,对于上游,多方达联合优质品牌供应商,组成供应方,为产品寻找市场;对于下游,多方达以加盟连锁的形式整合数以万计的独立经销门店,组成需求方,为市场寻找产品。使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借助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多方达利用自己对整个家电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联合优质家电品牌供应商,直接将产品向基层消费群体输出。从而避免了中间众多市场的利润负担,达到了供应链利用率的效率最大化。
六、立足高端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产业链创新是基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综合控制,表现为研发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整体运作能力。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率通常是不均衡的。就生产制造环节来说,做低端产品的不如做高端产品的,做零配件的不如做终端产品的。但就产业链来说,加工产品的既不如搞研发的,也不如卖产品的。宁波菲仕运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伺服电机生产企业,创业期由于产品单一,发展受到局限,企业在政府引导下,经过十年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业内知名品牌,行业覆盖自动化控制、运动控制和能量转换各个领域。高端项目的研发、设计、生产,让菲仕处于行业内竞争力企业的第一方阵,不仅如此,菲仕还向伺服电机系统的核心组件拓展,进行烧结稀土永磁材料和高速冲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由较为单一的伺服电机生产转变为向伺服系统和整体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发展,再向中高端项目应用产品及产业两端延伸,不仅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解决了项目完工投产后对市场的被动依赖,摆脱了产业链的低端分工,实现了立足高端、平台共建、聚合多元、利益共享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七、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产业链商业模式新路径
宁波阿凡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是探索工业商贸供应链新模式的专业公司。这种创新模式是通过对品牌厂商、分销商、银行机构、物流企业、目标客户的整合,创建为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工业体“商贸供应链集成运营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一个平台”、“两大业务”、“三类增值服务”、“多种行业商品”。一个平台,就是打造“中国工业品商贸供应链集成运营平台”,能够实现为品牌厂商提供综合分销业务,为企业客户和分销商提供集成采购业务。同时,平台还能够具备供应链金融、B2B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两大业务分别为“综合分销业务”和“协同采购业务”。综合分销业务能够为国内外工业品品牌厂商管理和拓展分销渠道,凭借银行合作伙伴资源,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保障品牌厂商能够及时回收货款。协同采购业务是通过整合客户群的采购信息资源,集成客户的共同需求,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采购业务,向品牌厂商进行协同采购。通过采购信息的及时互通,规模订单的及时提供,采购资金的及时支付,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品牌厂商的运营成本。同时确保客户群体获得最低的采购价格。三类增值服务即:供应链金融服务,B2B电子商务服务,物流运作体系服务。这些项目正常运作将在降低商贸供应链运营成本、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推动企业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陈永明,陈雯静.地方中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7
[关键词]商业模式;驱动机制;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149-0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商业模式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其创新的手段和范围也超越了原有的资源和产业边界。有的在已有相对成熟的行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迅速崛起。有的则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颠覆了行业规则,通过产业间的互补交融,开拓出一个全新的产业。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基础条件,也是改变行业竞争规则和格局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说,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活动的核心逻辑,它由企业价值主张、价值获取、价值实现以及价值网络构成。价值主张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对象及形态,包括目标市场定位、产品及服务、渠道;价值获取是企业提供价值的活动安排,包括业务流程和核心能力;价值实现表示企业获得回报的途径,包括收益方式及成本结构;价值网络则是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包括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关系形态。已有的文献更多是探讨商业模式的定义、本质或者创新方式,在互联网的普及,行业产业链不断细分、拆解、重构、融合,甚至与其他行业交织、渗透的情况下,必然会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提出新的创新要求。因此,通过研究商业模式的驱动机制,让企业识别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创新时机,对企业更好地把握新机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商用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当企业决定通过产业间资源的整合实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系列行为时,背后总会受到一定的驱动因素影响。在识别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中,我们将其分为六个不同的维度:技术推动、需求变化、产业竞争、战略匹配、知识积累和企业家支持,前三项属于企业外部因素,后三项属于企业内部因素。下面将分别对这几个维度进行讨论和论证。
(一)技术推动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IT技术的出现起到了推波逐澜的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形成的网络关系趋势不断加强,使得许多企业及产业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也使得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其创新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也是由于IT系统改变了以往的行业格局,产生出一个规模与实体经济一样庞大的虚拟经济,使得企业在两者的结合中出现更多创新机会和新的需求,并改变行业格局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更广泛的IT和ICT领域,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而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可以看出,技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多个产业领域都得到证实。一些企业如IBM、SAP公司,更是详细地阐述了利用IT系统改进商业模式的方法。总的来说,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这一维度在逻辑上易于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也容易找到例证。
(二)需求变化
需求变化是企业实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国外德勤咨询公司就通过对15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发现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潜在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并不全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技术、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有时候随着时空的变换,其需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些转变对于企业制定战略,明确细分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需求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其价值主张和满足程度也有所不同,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则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机会。因此,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是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甚至商业模式创新反过来也会创造新的需求。这个结论在快速变化发展的中国市场也得到证实,如杭州一间叫做“星期八”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取网络互动娱乐社区模式,为用户提供有个性的空间,多人视频聊天、互动交友,甚至网上唱卡拉OK的服务,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也把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需求,自身也不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产业竞争
同一产业内的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IBM就曾在世界范围内对700多名高管做过相关的调查,大约有300多名被调查者认为竞争对手最有可能利用商业模式来改变产业的环境和格局,因此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参与并掌控这样的创新(IBM,2006)。温卡特莱曼和汉德森也深入研究了压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式,并且发现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这种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达到临界点)时,企业就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而当企业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变革创新时,一是可以延长产业链,通过延长产业链两端的活动,即供应商、渠道、顾客等,使企业可以扩大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网络,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如中粮集团“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二是在为了适应产业发展或为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立足本土市场,跳出原有的产业格局,对传统的产业和组织结构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新技术的推动,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形态,即产业融合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四)战略匹配
在设计商业模式时,企业经营者总会权衡其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程度,甚至很多情况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由于企业自身战略所驱动。企业以战略为导向,再思考自身的价值创造活动、运管方式以及管理流程等,通过自身资源的扩张、产业边界的跨越和产业间的融合,最终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形成更具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新的商业模式。战略匹配的驱动对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尤为适用,很多资源有限、管理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没有跟随行业内固有的商业模式,而是围绕自身所制定的战略,重构业务流程,寻求与战略匹配的商业模式,最终改变了竞争的游戏规则,并塑造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戴尔电脑。在创建初期,戴尔就意识到要
迅速崛起必须要以低成本战略取胜,而实现低成本战略,就必须依靠与如今行业内领导者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在低成本战略思维的驱动下,戴尔最终实施了后来著名的直销模式。通过直销模式,戴尔的电脑库存、销售成本大幅度降低,再加上减少了中间环节,戴尔的电脑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而本来是该行业老大的IBM,其多年建立起来的销售网络由于无法抛弃,再加上维护成本高昂,一下子变为劣势。戴尔电脑正是凭借这种创造性的商业模式而获得迅速成长,最终进入世界500强。可以看出,适应战略和所处环境的商业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反之,与战略和所处环境不匹配的商业模式会妨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值得指出的是,战略本身并不会直接催生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它是一种隐性的驱动因素。
(五)知识积累
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因是企业知识能力或能力要素的积累(罗珉、曾涛、周思伟,2005)。当一个企业有系统地进行知识管理并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时,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能力,具备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和革新的条件。而企业内的知识,一般来自企业家、管理层和广大基层员工,这些知识能力如专利、核心技术、市场拓展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大多数为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转移的特性。企业的知识在积累的过程中,其所反映出的资源调配的能力会相应提高,与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顾客、股东等之间的信息也会增加,经营网络和产业边界也会不断拓展。当知识的积累到达一定的临界点,原有的商业模式则很难跟上企业运营的步伐,甚至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动企业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就成为了企业最迫切的需要。从这个角度上说,知识积累既是原有商业模式的破坏因素,也是新的商业模式形成的驱动力之一。
(六)企业家支持
对一个企业来说,由于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的范围大,因此需要企业一把手即企业家的支持。企业家的支持也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可以说,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且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严艳红,2008)。企业家需要将自己的创意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创新成为一种特定的商业模式,通过特定的商业模式使原本没有生命力的资源要素、物质资产嬗变成为能够获利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一个新创商业模式,特定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家创意价值的信息不对称性、企业家精神及其人格魅力的独特性、企业家能力的不可让渡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必定通过企业家自身来完成,即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家的创新(黄谦明,2009)。从这一层面上讲,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创新,企业家的推动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量,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必不可少的要素。
三、商业模式驱动机制函数
总的来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都离不开以上六个因素的影响,但这六个因素之间的驱动力量的强弱在不同的市场属性、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时有所不同。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如果把六个要素作为自变量,则最终的商业模式为因变量,可以建立一个函数式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个函数表示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在明确界定了外部假设条件、资源和自身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在价值链上所有的经营活动通过有效组合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而实现[见式(1)]。
BM=f(EVC)且EVC∈IVC (1)
其中,BM代表商业模式,EVC代表企业价值链,IVC代表完整的价值链。
式(1)表示的是在一个产业内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在产业融合视角下,企业的经营范围涵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因此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的六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到等式(2)。
BM=g[f(EVC1),f(EVC2),T,D,C,S,K,E] (2)
式(2)中,f(EVC1)、f(EVC2)表示原来单个产业的商业模式,T表示技术,D表示需求,c表示产业竞争,s表示战略匹配,K表示知识积累,E表示企业家支持。g则表示企业对内外资源的全面审视和整合后,通过技术、需求、产业竞争、战略、知识积累、企业家的推进,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分拆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两个产业融合的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考虑两个以上的产业融合所形成的商业模式创新,则可以得到一个函数式(3)。
BM=g[f(EVC1),f(EVC2)…f(EVCn),T,D,C,S,K,E]其中n≥2 (3)
式(3)表示由于六种驱动因素的影响,对原有n个产业内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和配置,经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多产业融合的新的商业模式。而随着n数值的增加,各产业间协同效应越来越小,管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管理效率则会降低,当到达一定程度后甚至会比原有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竞争力小。因此,n数值很少超过5,一般都是在2~4之间。
四、商业模式驱动机制模型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机制是影响商业模式变化的各个要素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协调互动的程序。这个驱动机制基于两个假设:一是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二是存在已有的商业模式。现实中观察到的商业模式的演变是一种不断催化的复合循环,无论是在行业中的企业还是新进入行业的“破坏者”,它们创立的模式无不得益于旧模式的催化作用,而且与既有模式存在诸多相关性。在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活动则形成了自化剂,通过模式创新,不断复制旧模式中的有机部分,支持新模式创立的结构,不断交替更新的现象是商业模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的驱动机制模型机制描述了产业融合式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首先,在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中,外部的因素即技术、需求、产业竞争是持续变化的,而内部因素战略匹配、知识积累、企业家支持则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虚线部分表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外部因素的驱动还不够强烈的时候,商业模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外部的驱动因素足够大的时候,则内部因素也会配合外部驱动因素,促使企业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变革。其次,在新商业模式创立的过程中,与原有商业模式的相关性会形成自催化剂。一方面,使企业加快了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通过重新组合产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充分的基础;另一方面,原有模式的功能耦合加强了产业要素之间的联系,产生知识协同、交叉催化和正反馈效应,不但提高了企业商业模式的产业融合程度,也延展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使得企业商业模式跨越产业边界成为可能。其结果最后就是旧的产业内的商业模式被打破,通过一系列的分拆整合,更高层次的产业融合式的商业模式诞生。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间融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拼凑、嫁接,而是产业间的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的互补、整合及提高,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工程。实线的部分则表示这样的演变创新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8
内容摘要: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全球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竞争的关键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本文基于此,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及其创新思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与产品,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考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 “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发展手段,电子商务中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途径,因此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然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创新不是万能药,也并非任何企业都要打着创新的旗号对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盘否认。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有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培养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9
论文关键词:“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实景演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前言
随着旅游产业不断扩展和复制,旅游者渐渐产生审美疲劳乃至厌倦,尤其在经济高速运转的今天,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工作的压力,其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类产品的增加,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他们急切寻找、选择和创新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力争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在“推”和“拉”的双重动力作用下,必须实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业态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业态融合是旅游业态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是为适应产业发展或为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而发生的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结构和形态的突破和创新。旅游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游客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是旅游产业化的新路径,其创新对于突破原有旅游资源的限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原有的传统营销渠道,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市场营销论文,打造旅游产品精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以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发展起来的旅游业越来越多,主要有文化产业、农业、创意产业中演艺业及网络游戏业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中,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整个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主流。本文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提炼其产业融合模式,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同时为相关旅游业提供借鉴。
二.“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现状分析
“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即根据功能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将“刘三姐”等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以音乐、舞台演出、电影等创意产业作为途径,融入传统旅游的载体中,形成功能互补的“一轴两翼”的商业融合模式。具体如图所示:
内涵
印象?刘三姐”主要是围绕着传统旅游业这一主线轴,附加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通过将文化的成分加入旅游资源中提升其旅游价值,获得高层次的享受和经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印象?刘三姐”通过挖掘“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侗、苗、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刘三姐”这一传说人物和其故事、山歌、当地民族生活场景为项目内容,将其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展现在游客的面前,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桂林旅游产业的资源融合、市场融合及机制融合[1]。
(二)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研发、软件、玩具和游戏(除视频游戏)、广播电视、视频游戏共15 类典型行业[2],其与旅游业的融合是通过创意产业将本产业的价值嵌入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旅游业增值的重要一环。“印象?刘三姐”其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则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借助创意产品——“电影”进行影视营销,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体现。即利用1961年在桂林拍摄的电影《刘三姐》公演产生的强烈轰动将“刘三姐”送到了世人的心里,且在演出过程中又穿插播放电影《刘三姐》得经典片段,使游客眼前的场景与脑海中的印象融合到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其二,借助创意产品——“舞台演出”突出的观赏性与体验性,开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即以实景“漓江山水”作为大舞台,民族文化作为表演内容,当地渔民作为演员,采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及大量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烟雾造景系统等高科技旅游设备创造出新的“实景演艺”旅游产品。这一部分是构成了“印象?刘三姐”商业模式要素中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正是来源于由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实景演艺”旅游产品的创新;其三,借助创意产品——“音乐”的听觉冲击力推出全新概念的音乐盛典——“鼓楼大乐”。即通过少数民族女子乐队歌手200多名使用壮、侗、苗、瑶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借助中国最大的鼓楼实景,以原生态的美妙的音乐展现美丽的漓江自然风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3],暂时由于技术等问题,这个旅游产品还没有成功开发出来并投入市场。
三.“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开发中现有问题分析
随着“印象?刘三姐”的发展,原有隐藏的问题渐渐曝露出来,这些问题削弱了其竞争优势,且随着各地实景演艺旅游产品的增加,原有的领先优势也已不存在。本文主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其具体问题表现如下两个方面:
(一)“刘三姐”文化与“刘三姐”品牌符号脱节
从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刘三姐”文化品牌过时,现在的年轻人不识“刘三姐”或只识“刘三姐”符号而不识“刘三姐”文化市场营销论文,达不到体验型品牌营销的效果。所谓体验型品牌营销是把企业的品牌和顾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认为品牌是值得回忆的美好体验,是产生感官、情感和认知的丰富源泉[4]。在实景演艺推出初期,由于宣传的作用,那时的人们对刘三姐自身文化非常熟悉,为了凸显实景演出的“刘三姐”文化内涵及长久的品牌效应,因此重点打造“刘三姐”这一文化象征符号,突出“刘三姐”文化品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刘三姐”文化象征符号与刘三姐本身的故事、山歌等文化内涵产生脱节的状态,人们对刘三姐的事迹不熟悉或早已忘记,也就无法达到回忆、再现印象中的刘三姐,产生不了情感上的共鸣,尤其现在的主流群体——年轻人大都不了解“刘三姐”代表的文化内涵,或兴趣发生转变,对刘三姐根本不感兴趣,没有产生情感的追溯,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旅游创意产品生命力不强,后期创意缺失
从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印象?刘三姐”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下:其一,关于借助创意营销——“电影”进行宣传营销产生的轰动效应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目前其他的营销手段宣传力度不够,到现在已经产生了脱节,营销渠道缺乏创新,投入不足;其二,关于借助创意产品——“舞台演出”这种方式已经不再新奇,原来新奇的旅游产品——“实景演艺”已经失去其独特性,被全国各地广泛复制,已经失去了其垄断地位,且通过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实景演艺”模式本身观众的体验性不足,游客参与的环节较少,只是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初级体验,因此其演艺本体、延伸产业及延伸产品都有待开发;其三,尤其对于新开发的旅游创意产品——鼓楼大乐,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没有成功投入市场。
四.“印象?刘三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目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创新融合,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业延伸,对于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实现“印象?刘三姐”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产业融合的途径改变其原有商业模式价值链中的顾客、旅游营销渠道、旅游商品及旅游产品(服务)等环节,从而实现整个商业模式价值链的创新。
(一)重新定义顾客
(二)开拓旅游创意营销渠道
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在营销渠道中的运用主要是在市场营销中以创新的思路、创意的手段大胆地将新型技术融入到旅游体验产品的设计中,运用创意产业中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媒介宣传融合后的新产品体验价值,用价值增值利益打动消费者,促进消费市场的融合和扩散,为旅游推介和预定业务拓展了新的交易市场市场营销论文,建立起个性化、互动性的虚拟旅游[5]。影视营销、演艺营销及网络营销等手段都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是运营模式融合的典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下面主要建议以下三种营销手段。
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可推介新的旅游景区。因此,拥有美丽漓江等独特资源的“印象?刘三姐”可与影视界合作,邀请影视界来拍片,与下属的这些参演单位,即广西锦绣漓江艺术团,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宜州刘三姐春光彩调艺术团进行合作,还可以向各地的表演团出租场地,改变单纯依靠门票的收入模式,延伸产业链向影视界发展。
网络营销即借助网络平台一系列的活动等宣传达到营销目的的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其成本较低,影响范围却更加广泛。因此可以利用迅速成长的携程旅行网、旅游集散中心及网上旅游门市等平台进行营销,还可以在豆瓣网或通过微博平台关于“印象?刘三姐”的信息,目前利用twitter为中心进行营销成功的公司很多,又节省资本,可以通过公司职员使用twitter与潜在游客建立紧密的关系,聆听游客对“印象?刘三姐”的反应,向潜在游客虚心委婉的询问其兴趣变化等,进行口头营销;也可以针对潜在的对“印象?刘三姐”不了解的年轻游客,与各校进行合作,在各校网站首页提供“印象?刘三姐”的学生优惠政策、特价、活动等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在学校元旦晚会、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中提供赞助、服装出租、化妆、排练指导、免费表演、冠名等方式宣传“印象?刘三姐”;还可以在各行各业的公司内部进行宣传合作,在各公司网站首页宣传“印象?刘三姐”,可以以赞助商的身份,利用在公司有活动的特殊节日里对出色的员工赠“印象?刘三姐”门票作为奖励。
联合营销也即合作营销,通过多个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合作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式。“印象?刘三姐”在阳朔所有景区中属于高端旅游产品,因观看“印象?刘三姐”带动了吃、住、行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在整个阳朔旅游业中,其位于核心地位,因此负责“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公司应主动与阳朔内其它景区联系、沟通和商谈,实行联合,采取联票制、共同营销等共同谋划阳朔景区等,发挥其规模效益,形成以阳朔为一体的大旅游区。
(三)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与服务
首先,设计“印象?刘三姐”旅游创意商标及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主要是创意产业与旅游吸引物的结合,具体体现在旅游服务标志与地理标志设计创新以及旅游与动漫、影视、游戏等产业的结合。新颖的商标能够吸引眼球,便于消费者辨认与记忆,并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有利于自身品牌的构建,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向社会及高校征集市场营销论文,之后对创新的旅游服务标志与地理标志设计进行商标注册,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冒充。针对技术层面的创新,可与其它面对同类问题的企业进行合作,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项组织,设立专项基金,研究产业融合的具体事项及技术创新,例如针对后排座位距离远、看不清的问题,应设计一个类似3D眼镜的东西,不仅将表演画面拉到眼前,且让观众感到更加身临其境。对于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应签署协议,防止搭便车行为及技术泄露。
其次,将现代旅游演艺与古代传统演艺融合,当地饭店业与旅游业融合,建立一个集就餐、演艺于一体的多功能的饭店。可与当地大酒店合作,也可延伸产业链到饭店行业,在酒店里大厅搭设戏台,在“印象?刘三姐”所有演员中评等级,选花魁、起艺名,将她们表演的不适合酒店场合的节目做一些调整,或挖掘一些新的适宜的民族风情,为酒店提供歌舞伎乐、优伶艺人,在大厅里摆上桂林阳朔的特色小吃,服务员全着民族服装,开发成边吃边欣赏的的特色民族娱乐场所。通过艺人在大厅歌舞表演、在包间聊天谈心将地方民族文化展示给来自异域他乡的客人,供以观赏,即可以渲染酒店的气氛,为酒店增加附加值,又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氛围,塑造民族形象,宣传“印象?刘三姐”,形成阳朔处酒吧之外的又一特色娱乐场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三,将“印象?刘三姐”与各种创意产业融合,突破原有的只依靠文化产业及演艺产业的融合模式。例如,网络游戏业与“印象?刘三姐”现有资源的融合。可以将现实中的漓江、民族服装、生活等场景植入到游戏中,形成虚拟旅游;也可以扩展原有规模,将网络游戏中的场景拉到现实生活中,形成一个游戏主题公园。目前盛大正致力于向旅游界发展,通过建立一个与网络游戏中虚拟的环境相同的公园,通过游客使自己与游戏里的人物对等,现实中的某个发现与虚拟网络中的任务对接市场营销论文,以众多的游戏玩家作为主要客户群,而且这部分潜在客户主要是年轻人,弥补可以“印象?刘三姐”本身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的缺陷,盛大又可以借助阳朔的游客群,形成资源互补。
(四)开发文化旅游创意商品
在开发旅游商品方面,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地域文化,充分借鉴当地技能、知识、传统以及地方的独特性,针对游客动手实践的爱好,打造一个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旅游商品店。为游客提供包括艺术、手工艺、设计、语言等等的学习机会来发展创意旅游。即可以在“印象?刘三姐”主题公园内划出一个区域,专门展示销售特色旅游商品,例如,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十字绣,可以开发一些“印象?刘三姐”表演场面的十字绣图案,形成品牌优势,用来送礼,装饰客厅等用途;还可以制作一些对唱民歌的木牌,教游客唱一些当地的民歌,对游客进行表演场景培训。通过培训的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到表演中去,加深游客的亲身体验,增强其参与性;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开发一些表演时用的道具,供游客玩赏或纪念;广西壮侗苗瑶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民族服饰都可以经过开发作为旅游商品来销售。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旅游业的发展创新,只靠单一的“实景演艺”,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建立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刘艳兰.实景演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8):105-111
[2]张建.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09(2):76-80
[3]陆军,王林.创新:民俗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原动力——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140-143
[4]王浪,张河清.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体验营销模式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4):49-51
[5]杨颖.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基于产业比较视角的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篇10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文化资本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结构形态具有一般产业所具备的商业属性,文化产业核心要素包括生产者、生产过程和产品。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生产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商业模式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就其最普通的意义来讲,商业模式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它是指一个企业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企业自身、客户、合作伙伴或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源、流程、渠道和能力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意图,同时也是实现价值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总体构造。由于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和商业双重属性,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庞杂,再加上它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不能简单地将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业,也不能保证某一特定的模式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产生优异的价值结果。
一、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既指明了文化的精神、观念属性,又指明了其客观的物质本原;既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区别,又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和源泉,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日趋深入,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文化中的经济穿透力也在不断提高。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对文化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运行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引入经济要素,不断增强其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及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必须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及发挥文化作用而不断提升内在价值。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一) 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一种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这需要将内容的原创性与形式的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依据经济规律,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最终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显然,这是一种利用文化资源和个人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生产方面表现为物质产品的丰富,它直接的后果就是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物质产品效用的下降和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物质产品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在消费方面表现为更加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进而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但是,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它们就能激励大多数人不断去追求。消费者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文化产品或者是产品中文化价值的消费来实现。文化产业与商业利润唇齿相依,这就决定了它不仅要严格地遵循市场逐利的原则,而且在创意上也会刻意迎合接受者的娱乐、消遣、宣泄功能等精神需求。法国社会学者布什亚说:“人会毫不犹豫地寻求自身幸福,偏爱那些最使他感到满足的物”。文化产品具有唤起人们联想愉快事物的能力,能够与人们有情感连结,产生心灵层次的共鸣,从而使消费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符号价值的追求。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在消费中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和自我表现。随着物质需求的逐渐饱和,商品作为符号的意义越来越得到重视,人们在商品社会会约定俗成地赋予商品某些符号意义,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越来越淡化,而交换价值或炫耀价值越来越扩展或放大。文化产品本身兼具有整体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思维象征,其符号意义较之一般商品尤其突出,当文化意象融入商品具体呈现后,造成显著的不可替代性,并透过外在表现的图像或是符号化,强烈地让消费者认知它的存在,产生文化的可辨性自我表达动机,促成消费者运用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表达社会角色认同,以及表达消费者的自我形象。消费者也会藉由具有符号、文化象征意义的文化产品建立自我形象,表现自我风格。
根据物品满足需要的性质,可以将物品的效用分为功能效用和体验效用。功能效用使功利主义动机即实用的动机得到满足;体验效用使消费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功能效用的大小是人们根据物品的客观特征和它的自然属性的绩效对物品的实用作用所做出的内省的、理性的、认知上的评价,体验效用的大小决定于人们对物品的情感认同或者体验过程的愉悦性的评价。文化产品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在特定社会中作为品味与其所处的生活型态的对立结构或者身份层级差异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现实身份和生活方式迥然相异的独特体验,这种象征意义从强调物质功能为中心转移到强调人的欲望为中心,又转移到强调个人与小群体生活方式,最后转移到强调在整个社会形态中,物我一体的感觉,体验着物品带来的身份认同和彰显社会等级的快感。
(二)作为资本的文化产品
文化是一种资本形式,作为资本要素投入,通过与其它生产要素的有机配制,将提高产业投入要素的边际效用,从而带来效益的递增。传统经济学一般不把文化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因为文化因素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非理性。随着经济文化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学者们对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出了新的解释,如社会学家科尔曼对文化因素的作用给出了经典的分析,认为文化因素对于有效地转化劳动、资本、自然这些物质资源以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的角度看,可以将文化因素视为一种“资本”,纳入经济发展的模型之中。
文化最早被视为资本,始于社会学之父孔德,在他的《社会政体体制》的第二章里提出了这一观点:当人类的产出高于消费时,一部分资本代代积累,并随时空转换为耐用性资本。孔德继承了人类学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相互交融,这就是“文化资本”观念的最初萌芽。[1]到了20世纪,经过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批判理论的复兴,“文化资本”又一次受到人文科学的青睐。布尔迪厄借用政治经济学术语“资本”,来揭示文化作为一种稀缺财富或资源的实质,在探讨教育再生产、文化消费、趣味和社会等级的多篇论文和著作中多次提出“文化资本”的观念,并不断完善和深化这一概念的批判张力。他认为文化积累、文化传承和文化的再生产等智性实践,同样被还原为一种具有符号特征和自主逻辑的利益行为,和其他实践类型一样具有“资本”和权力积累的维度。
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体系中,资本以四种基本形态存在: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和符号资本(symbolic capital)。其中“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1)主观形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存在;(2)客观形态,以文化商品的形态(图片、书籍、词典、工具和仪器等等)存在; (3)体制形态,如教育文凭,以文化资本的形式由权威机构授予,并成为一种具有保证性的资历认证。[2]第一种存在形式指的是文化作为思想资源、智力资源的形式直接渗透、融入到经济活动之中,以增加和体现文化附加值的形式将文化思想和智力智慧转变为经济价值。第二种指的是作为具体形式的文化产品,通过不断满足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使文化产品成为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殊商品,例如戏剧、影视、绘画、音乐、图书等直接进入市场,运用现代市场经济思想、市场经济运营方式、现代文化生产方式,使传统精神生产方式、体制等发生突破和改革,以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第三种指的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的人才所具有的文化资质,包括他所具备的教育文凭、智力水平、创意才能以及科技手段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层面上的文化资源是所有形式中最具潜质的文化资本。
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够转化为文化资本,只有进入现实公共文化生活和现实文化生产之中,文化资源才具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必须经过创意策划、内容生产、产品定位、市场营销、消费体验等过程,依靠生产企业、策划公司、市场调研、咨询评估、服务网点、行业协会、传媒推荐等中介服务机构,将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最终变为文化消费和文化效益,从而拥有持续的开发价值和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资本”理论开启了对消费文化的研究,通过引入文化资本概念,可以使我们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视角来思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也可以在经济因素之外联系社会阶级或阶层的文化实践,从而对文化产业的性质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作为生产力的文化产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此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把人类“文明的果实”称作“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到晚年写作《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时,更明确提出了“两种生产力”的概念,即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3]。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为文化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使人们认识到艺术生产不仅能够像精神生产那样重视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够像物质生产那样进行一种集约化、批量化生产,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追逐巨大的商业利润。虽然“艺术生产”不能完全代替文化生产,但其具有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的特点,对“文化生产”而言是通用的。
文化生产力就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并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中不断得到实现和发展的能力。文化生产力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商品属性:大多数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欣赏活动,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人们通过文化市场,运用货币交换,去获取文化产品的保有权和文化艺术的欣赏权,文化产品既然成为商品,也必定拥有了与实物商品类似的生产方式,以流水生产线和高度专业化分工为标志的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成为文化产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文化生产者也是通过市场的货币交换,有相应的价格管理,成本核算、盈利亏损、再生产等范畴,这就是文化生产力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其二是精神属性:文化生产力又不简单地等同于物质生产力,因为文化产品作为精神生产的成果,除了具有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第一,它是为着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第二,它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志、兴趣、情操,从而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艺术观。文化生产力的双重属性对应地引发出两种不同的效益追求。作为商品,要求注重经济效益,尽量地实现盈利;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则要求讲究社会效益,力求对社会、对民众以至对政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文化产业的出现是文化产品现代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生产主要以个人生产为主,效率低,产量低,文化产品的传播也主要以生产者和传播者自身作为产品的载体或媒介进行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观念、符号和意义载体的文化产品在生产和传播方面要求有着更快的速度和更广的范围。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物质产品效用的相对降低,使得人们有了对精神文化交流的更迫切的渴望,于是,打着科学技术印记的生产工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从活字印刷术、机械印刷,再到今天的电子印刷术,科学技术在文化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使文化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文化需求,实现了文化自身的目的。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必然要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战略分析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包括一个企业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产品的消费者目标群体、产品的生产、营销和管理的过程、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合作伙伴网络以及借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一系列要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依靠引入商业模式来保持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化的商业逻辑,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中一些主要的元素来描述这种逻辑,以了解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
(一)价值主张
即文化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明确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的价值主张,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要将自己的核心认同和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需要首先确立一个价值主张,企业的一切传播和营销活动必须围绕价值主张来进行。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关键在于寻找不同于甚至于优越于同类产品的利益点,合理构建、妥善传递的价值主张可以对企业战略和业绩做出重大贡献,仅仅确立一个有效的价值主张还不够,企业必须能够展示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主张。制定合理的价值主张有助于公司抓住工作重点,集中精力向客户推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价值主张的确立,既能为公司的产品生产提供一盏指路明灯,又能为创造卓越业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消费者目标群体
即文化产品所针对的消费者群体。所谓目标群体一定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文化企业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它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是基于“分众营销”的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是面向一个特定的、有清晰特征的人群制定战略,而这个人群恰恰是某些商品与品牌的主力或重度消费群。分众营销的核心要点是“精确”、“细分”、“实效”,它不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消费群体,不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不试图进入所有传统的产品渠道,不试图制定细分目标消费者所不能承受的价格,不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播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通过分众营销,一改以往那种大众化的营销方式,企业只使用特定目标群体最容易接受的术语、最方便的信息接受渠道、最易接受的广告传播方式以及最恰当的产品开发推广模式,通过提炼产品的差异化诉求,制定分众化价格,力求以最少的投入、最精确地命中目标群体,并因此来达成销售的稳定增长。
(三)分销渠道与合作伙伴网络
分销渠道即文化企业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它涉及到公司的分销策略和市场竞争力,合作伙伴网络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了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完成其商业过程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由于多年生存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发达国家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众多的文化产品经营机构。比如美国的影视业、图书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已经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细密的产品销售网络,美国的文化产品一经推出,就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迅速扩展到全世界,送到每一个消费者面前。“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给公众的视听神经以持续的刺激,从而达到这样的目的:当娱乐产品投放市场时,他们已经在传播通道的另一端做好了欣赏的准备。”[4]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同样非常重视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这也是产业实力的综合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的物流态势,因为发达国家文化市场狭小,文化产业规模巨大,因此,文化产业集团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培养起了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海外文化市场的争夺能力。以美国为例,美国文化产业最早都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伴随着国内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平均利润的下降,美国文化产业为了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获取产业利润,就把文化产业延伸到海外文化市场,而且广泛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与合作伙伴构建成多个专门业务模块的组合体:采购、制造、研究、销售、分销及其他等等,有的紧密捆绑,有的松散挂连——从全球角度对企业活动和生产的这些模块进行整合,大大拓展了产业的实力范围。
(四)价值配置与核心能力
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进行的资源和活动的配置以及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它包括企业所拥有的产品资源、资本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在生产、管理以及整个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这个配置过程中,由于每个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不同,配置的效果也就不同,锁定价值管理与持续能力资源和活动的配置是文化产业不可忽视的,这是商业操作能力的表现。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最主要的是创意人才的管理,因为在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中,创意人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资本的资源也非常重要。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反映在文化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经营的水平和规模上。美国文化产业集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其背后都有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撑,文化产业集团与金融集团间互相渗透、互相参股、控股,二者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我国文化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看,中外文化企业之间资金实力的差距和获利能力上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要缩小这一差距,就要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中,成本结构、盈利模式、管理构架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通常体现在商业模式的具体设计与运行过程中。
三、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一个商业模式是对一个企业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它描述了企业的产品、服务、客户市场以及业务流程,提供了有关企业如何组织以及创收和盈利的信息。商业模式的设计极为重要,是应该在项目启动之初就精心做好的,同时它也是一个随时间和环境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的战略层面的架构。有了商业模式后,执行层面的团队、经验、控制、调整也同样重要,因为模式是靠人想出来,并要人去运作实现。每一次商业模式的革新都能给公司带来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企业必须不断调整它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符合了消费者的优先需求。
商业模式的设计必须以上述五大要素的某一至两个要素为核心,五大要素相互协同成为一个完善的价值创造系统。通常来说,商业模式的设计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公司或产品的价值目标
成功的商业模式所设定的价值目标一定是顾客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结合点,它要求一要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偏好,二要为目标顾客创造价值,三要为企业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传递是企业把产品和服务传递给目标客户的分销和传播活动,目的是便于目标客户方便地购买和了解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二)明确消费者目标群体
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首先需要分析顾客需求,目的就是要为产品寻找能够比较容易呈现价值的顾客群。一般来说,企业赢利的难度并非在技术与产品端,而主要还是在顾客端。有时纵然是把握好企业顾客的一点点需求,也可能产生巨大的顾客价值。如果商业模式无法找到相对明确的顾客需求,是导致商业行为失败的首要原因,那么企业将会遭遇无法创造利润的潜在风险。
(三)构筑商业模式内部运作体系
商业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在于合理规划企业内部运作体系,就是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这是商业模式设计与完善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要素的合理配置:组织与机制、技术与装备、生产运作、资本运作、供应与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等。这些内部运作活动可以清楚地规定企业内部运作的成本及其结构以及计划实现的利润目标。
(四)构筑商业模式外部运作体系
商业模式外部运作体系即企业向顾客供应产品和传递产品信息的渠道,是商业模式得以正常运作必不可少部分,这里设计的重点是分销渠道和合作伙伴网络。
(五)建立有效保护利润的制度屏障
这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目标客户,保护利润不流失而采取的战略控制手段。比较有效的制度屏障主要有建立行业标准、控制产业价值链、行业领导地位、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客户关系、品牌、版权、专利等。
有了上述各种要素的保证之后,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在实践的过程中,某些环节也许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故障,这就需要对商业模式的运行环境重新分析,改变组织结构、流程、思维和公司的信息系统等,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转变程度的大小。商业模式是一种企业创造利润的思维方式,它有许多不同的原型,企业可以从中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将多种模式组合在一起,企业的主导思维架构将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许多技术创新面对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未来环境,而市场信息也无法全盘取得,因此没有一个商业模式能确保未来利润一定会被实现,也没有所谓最佳的商业模式。在设计与执行商业模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弹性的心态,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内涵需要因应环境变动,在设计时就应该留有一定的可变余地,运行时更应该顺势而变。
参考文献
[1] 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与新阶级的兴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
[2]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3.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