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长者版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旅游企业: 

  《西夏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已经西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夏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 

第1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指导西夏区全域旅游发展,合理安排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建设项目、旅游服务支撑设施,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旅游环境,保障西夏区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实现西夏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西夏区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1129.3平方公里,共2镇7个街道办事处,17个行政村,6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8万人,农业人口约4万人。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近期为2017~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 

第四条 规划作用 

  本规划是2017~2030年指导西夏区全域旅游创建和发展的专项规划,是指导西夏区全域旅游目标定位、战略路径、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和项目支撑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内容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全域旅游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及相关活动中,均应按照本规划要求对照实施。 

第五条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时作出的“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完善旅游发展布局,加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扩大旅游开放水平,推进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将旅游业打造成为西夏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全面建成“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第六条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技术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文件,并结合西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2章 规划背景 

第七条 全域旅游产业现状 

  旅游市场。从2012年到2017年,西夏区旅游业增长迅速,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全区旅游景区及农家乐接待游客总人数从224.47万人次增加到610万人次,增幅为272%,旅游门票收入从1.2亿元增加到3.45亿元,增幅260%。 

  旅游交通。目前,西夏区依托银川市,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但道路系统连通性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通行瓶颈节点较多,对路网整体连通性影响较大。 

  酒店住宿。截止2017年,全区仅有三星级以上酒店3家(瑞信天沐温泉酒店、清源大厦、铁道宾馆)。西夏区旅游饭店缺乏档次,高星级酒店较少,以精品民宿为代表的特色酒店缺失。 

  旅行社。西夏区的旅行社仍然存在“短小弱差”的问题,缺少大品牌的旅行社,绝大多数旅行社依靠门市散客维持经营。 

第八条 全域旅游发展优势 

  区位条件良好。西夏区区位条件良好,位于银川都市圈,为银川市优先发展区。西夏区有显著的航空、铁路及轨道交通优势。 

  旅游资源数量充足。西夏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遗存,共有各类文物古迹10余处,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3个。占银川市39个的11席。 

  生态优势突出。西夏区拥有森林公园、湿地湖泊、戈壁草甸等多种生态环境。 

  文化种类多元。西夏区文化积淀深厚,岩画文化、西夏文化、影视文化、高校文化、葡萄文化、非物质文化、夜市文化、创意文化等特点突出,交汇融合。 

  乡村旅游基础好。西夏区西倚贺兰山、北接犀牛湖,更有南梁、平吉堡、林草场等农垦片区与葡萄酒种植区,西夏区未来发展乡村旅游,优势与基础兼具。 

第九条 全域旅游产业问题 

  产品类型单一,产业要素不完善。西夏区旅游观光型旅游产品占主导地位,体验型、度假型产品相对缺乏,产品类型单一。 

  新兴业态缺乏,发展活力不足。西夏区旅游业态与交通、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农业、工业、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待加快。 

  旅游企业偏弱,市场引领能力弱。西夏区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较低,资源整合力度小,缺乏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西夏区旅游人数占据自治区全部旅游人数1/5,旅游综合收入却只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1/7。游客留不下来是西夏区旅游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本地客源市场狭小,冬季旅游“半年闲”。宁夏2015年人口数量为668万,本地旅游市场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旅游的季节主要集中在4—10月,漫长的冬春时期游客稀少。 

第十条 全域旅游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是西夏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遵循。“一带一路”倡议为旅游发展提供开放合作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转型升级机遇。相关政策法规为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机遇。西夏区即将进入高铁旅游时代为旅游提供市场机遇。 

第十一条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大项目带动,以大项目为重点,推动重点景区、重点企业率先发展,构建起一批区域性的旅游大载体和大平台,全力构建能够参与自治区、全国乃至国际竞争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全方位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推动旅游业向农业、工业、文化、科技、体育、商务等领域融合。 

  多元化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产品体系由“观光旅游一枝独秀”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体验旅游”三大产品体系转变。 

  高品质旅游,针对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 

  可持续旅游,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环境,杜绝竭泽而渔。 

第3章 全域旅游目标与定位 

第十二条 总体定位 

  本规划的总体定位为:“宁夏全域旅游的核心承载区”。 

  本规划的产业定位为:“西夏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西夏区现代服务业的先锋产业”。 

  本规划的总体形象定位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 

第十三条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定为:“国际知名的大贺兰山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2.阶段目标 

  近期至2020年,将西夏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至2025年,“神奇宁夏,神秘西夏”的西夏区旅游新形象广为人知。以“大贺兰山文化”为核心的西夏区旅游品牌得到广泛认可,西夏区跻身国际知名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围绕“大贺兰山文化、西夏文化、影视文化、葡萄文化”,形成西夏区全域旅游的四大拳头产品。远期至2030年,西夏区旅游要素布局合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旅游运营管理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神奇宁夏,神秘西夏”的西夏区旅游形象在国际上享有美誉。 

  3.旅游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至2020年,西夏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928万,人均消费超951元,旅游综合收入破88亿元。中期至2025年,西夏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1494万,人均消费超1214元,旅游综合收入破181亿元。远期至2030年,西夏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2195万,人均消费超1550元,旅游综合收入破340亿元。 

  4.社会发展目标 

  近期至2020年,新增旅游从业人数占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旅游收入在当地农民年纯收入中占比达到15%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10倍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远期至2030年,新增旅游从业人数占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25%以上;旅游收入在当地农民年纯收入中占比达到25%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10倍以上。 

  5.旅游景区发展目标 

  远期至2030年,西夏区创旅游相关世界级、国家级称号达到11个。 

  远期至2030年,西夏区形成以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支撑,7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辅助的旅游景区体系。 

  6.乡村旅游建设目标 

  远期至2030年,全区建成旅游示范乡镇2个,旅游专业村8个,星级农家乐30家,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20家。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兴泾镇奶牛养殖园区、贺兰山农牧场、枸杞田园综合体、红玛瑙枸杞观光园、塞上江南枸杞文化园等6个农业生态园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7.旅游市场开发目标 

  着力开拓周边省市和国内两级旅游市场,重点开发陕甘宁蒙、成渝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地客源市场。 

  8.旅游管理和服务目标 

  完善旅游管理机制和体制,以体制促进发展,以机制提升水平。以人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无障碍体系、信息化体系、标准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准,提高服务质量。 

  9.旅游环境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西夏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建设“宜居西夏区”、“休闲西夏区”、“生态西夏区”、“度假西夏区”,做好文化休闲、体育运动、健康养生文章,实现 

  山青、水秀、天蓝、地美,创建友好、和谐、融洽的旅游环境。 

第4章 全景空间布局规划 

第十四条 空间布局 

  围绕西夏区全域旅游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一带、一廊、五组团”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第十五条 大贺兰山文化休闲旅游带 

  大贺兰山文化休闲旅游带西至内蒙界、东至G110沿线、南起榆树沟、北至贺兰口沟。 

  依托G110、新小线、滚苏路、岩画路、苏正路,以贺兰山脉为主轴线,串联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拜寺口、滚钟口、西夏王陵、三关口等贺兰山东麓主要旅游景区(点),将西夏文化、岩画文化、葡萄文化、寺庙文化全面融入景区(点)的建设发展中。布局一批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基地、休闲驿站、旅游综合服务区,打造西夏区最美风景廊道,打造国内一流的大贺兰山文化休闲旅游带。 

  加快提升建设西夏王陵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建设贺兰山岩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建设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增旅游线路;提升建设滚钟口、拜寺口等景区,增加旅游设施用地,新增旅游服务点。积极建设苏峪口滑雪场小镇、拜寺口花海、贺兰山东麓国家旅游风景道、贺兰山东麓自驾车休闲露营地、贺兰山1958创意产业园等项目。 

第十六条 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 

  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南起西夏王陵,北至西夏区界,主要沿110国道两侧分布。 

  规划以G110为主要轴线,串联沿线26座现状酒庄以及规划中的多处酒庄,发挥“旅游+”、“+旅游”的旅游产业融合功能,依托贺山东麓世界顶级葡萄产业资源的优势,以葡萄休闲农业和葡萄酒养生产业为依托,以“葡萄美酒贺兰山”为形象宣传口号,将长廊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酒庄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葡萄旅游黄金廊道”。 

  加快建设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实施精品酒庄工程,培育知名品牌,打造特色酒庄,力争到2020年,列级酒庄总数达到20座。积极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葡萄酒博览中心,推进葡萄酒与温泉度假休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建设葡萄主题高端民宿。提升建设瑞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博物馆,完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展区、世界葡萄酒展区、中国葡萄酒展区、互动品鉴区、葡萄酒销售区的参观游线。提升个性葡萄酒定制、酿酒体验、互动游戏设备等设施。 

第十七条 镇北堡镇旅游特色小镇组团 

  镇北堡镇旅游特色小镇组团北至西夏区行政边界,南至X103新小线,西至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边界,东至银川西绕城高速。 

  规划依托镇北堡西部影城、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等龙头景区为核心带动,以昊苑村、新华村、团结村等美丽乡村为支撑,以“中国一绝,西部影城”为形象定位,大力发展影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葡萄旅游、田园综合体、自驾露营地等全新的旅游产品,通过拳头旅游产品的组合,将镇北堡镇打造成为西部影视旅游第一城、国家影视葡萄酒主题特色小镇,远期将镇北堡镇打造成为以影视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加快提升建设镇北堡西部影城,拓展和延伸不同主题的影视文化内容,增加游客服务中心、高品质酒店等设施,增加夜间游览项目。加快提升镇北堡瑞信温泉小镇,提升现有温泉度假设施,进行高中低消费层次的划分,加入不同主题、季节性特色。加快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贺兰山国际户外休闲旅游基地、镇北堡旅游集散中心、枸杞田园综合体、贺兰砚传承基地、贺兰山博物馆、贺兰山星空公园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建设星级农家乐、高端民宿等配套设施。 

第十八条 兴泾镇国际陆港小镇组团 

  兴泾镇国际陆港小镇组团北至绕城高速,东至包兰铁路,南至西夏区界,西至平吉堡农场。规划将兴泾镇打造成为集国际陆港商贸、移民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特色小镇。本组团的形象定位为“国际商贸旅游镇”。 

  规划依托兴泾镇国际公铁物流园、兴泾镇国际小商品城、奶牛肉牛养殖园区等产业资源,以商贸物流观光、特色民俗文化体验、原生态农产品为主打,发展商务会议观光、牧业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围绕移民文化全力打造以兴泾小商品城为代表的移民文化体验组团。 

  加快建设兴泾镇游客服务中心、兴泾镇公铁物流中心、兴泾镇主题公园、兴泾镇国际小商品城等旅游相关重点项目。积极筹建特色酒店、非遗文化体验馆等项目。 

第十九条 中心城综合功能服务区组团 

  中心城综合功能服务区指银川市绕城高速内侧的西夏区城区部分,主要包括西花园路街道、北京西路街道、怀远路街道、文昌路街道,以及宁华路街道、朔方路街道、贺兰山西路街道的城区部分。 

  规划依托大学城、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区,以及西夏区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商业街区、公园绿地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资源,整合城区周边农村、农庄、农业旅游资源,以“田园城市”为发展模式,将西夏区中心城区打造为集公共服务、文化科教、运动休闲、工业观光、田园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设施先行,加快旅游交通体系构建,实现交通畅达工程,完善快行漫游自助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旅游住宿工程、旅游购物娱乐工程、厕所革命工程,提升城区旅游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质量,以服务提质增效促进旅游发展;加快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设西夏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产旅融合,依托西夏区大学城,集中发展研学修学、创意文化等旅游项目。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高校的联动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工业旅游片区。加快建设银川中关村双创园,通过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科技金融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银川智慧产业+旅游的新业态。 

  文化渗透,重点提升建设西夏风情园旅游景区,结合西夏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将西夏文化融入全域旅游服务设施,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西夏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氛围。 

第二十条 北部高科技绿色农业组团 

  北部高科技绿色农业组团南至银川绕城高速,东至包兰铁路,北至西夏区界,西至石银高速。 

  规划依托贺兰山农牧场、南梁农场、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等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村镇游览体验、参与式田园农业、农业科普教育、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康体娱乐等旅游项目,打造高科技绿色农业旅游区。 

  积极建设犀牛湖生态旅游综合体、南梁农场田园综合体、枸杞研究所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鼓励“公司+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抓好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休闲农业观光园、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旅游村、精品农家乐、乡村民宿,并引入精准扶贫项目。规划招标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建筑设计团队进行试点建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民宿。 

第二十一条 平吉堡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组团 

  平吉堡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组团西至G110,北至银川绕城高速,东至兴泾镇界,南至西夏区界。 

  规划依托昊尔乳品有限公司、贺兰山奶牛原种繁育有限公司、犇牛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百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贺兰山农垦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及“贺兰山”牌酸牛奶等优质产品,将本组团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旅游示范区。 

  依托贺兰山农垦实业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类型丰富的旅游项目,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产品展示、文化展览等功能。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的旅游价值,打造一批平吉堡“塞上江南”美丽田园景观。深度挖掘平吉堡遗址文化,打造遗址历史观光游览区。 

第5章 全时产品创新规划 

第二十二条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由“观光旅游一枝独秀”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体验旅游”三大产品体系转变,打造全体验旅游产品体系。以观光类产品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产品为核心,以专项旅游产品为特色。重点发展西夏文化游、影视文化游、森林生态游、户外运动游、研学修学游、健康养生游、葡萄酒休闲度假游、乡村休闲度假游、温泉休闲度假游、冰雪休闲度假游——十大核心产品。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城市风貌游、文化艺术游、商务会展游、民俗节庆游——五大重要产品。加快发展产业观光游、自驾露营游、科考探险游、国防教育游——四大辅助产品。凭借全域旅游发展契机,构建多功能、多方位、多类型、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体系。 

第二十三条 大力发展十大核心旅游产品 

  1.西夏文化游 

  充分挖掘夏夏文化史料和西夏遗迹,依托西夏文化景观,贺兰山东麓森林生态资源,作为展示西夏文化的主体区域。形成以西夏王陵世界文化遗产、贺兰口沟西夏遗址、贺兰山岩画、西夏风情园、拜寺口、苏峪口为载体的西夏文化展示系统,引导游客探寻神秘的西夏文明。 

  2.影视文化游 

  依托镇北堡西部影城、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宁夏影视艺术学院、国防教育基地等系列产品,形成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爱国教育于一体的影视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3.健康养生游 

  开发医疗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美食产品,设立健康养生基地,推广美食养生理论,把西夏区独具特色的羊肉、枸杞、特色中药材等推向国内外。 

  4.森林生态游 

  以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夏星空公园、拜寺口花海为依托,发展康养、运动、天文观测、观鸟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休闲度假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5.葡萄酒休闲度假游 

  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志辉源石旅游区,以葡萄酒主题游线为基础充分挖掘葡萄文化内涵,依托宁夏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酿酒基地,打造兼具“商旅会议、休闲娱乐、怡情度假”功能和“产品多元、体验新奇、文化浓郁”特征的葡萄酒休闲度假旅游。 

  6.户外运动游 

  依托西夏摩旅节、自驾车旅游节等专项节庆活动,策划积极推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塞上江南,边塞古堡”等自驾车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贺兰山东麓自驾车休闲露营地,西夏区自驾车休闲露营服务中心,开发西夏区独具特色的自驾车旅游、休闲露营地旅游产品。 

  7.研学修学游 

  依托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著名酒庄,西夏区内各大院校,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教育、科研相融合,使游客在旅游中感知西夏文化。 

  8.乡村休闲度假游 

  依托现有乡村农家乐资源,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旅游项目,特别是葡萄产业及特色农家乐的潜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自主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继续完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推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 

  9.冰雪休闲度假游 

  依托西夏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冰雪资源和美味的**美食资源,重点开发冬季文化旅游、冬季冰雪运动、冬季养生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四大系列旅游产品。  

  10.温泉休闲度假游 

  依托森林资源、温泉资源,结合冰雪旅游项目,打造温泉度假产品。挖掘养生概念,将“汤瓶八诊”等疗法与温泉产品相结合,开发温泉疗养文化产品。 

第二十四条 全时全季旅游产品策划 

  1.春季旅游产品 

  规划重点开发山水生态观光游、贺兰山踏青游、生态观光游、生态摄影写生游四大旅游产品,凸显生态旅游产品,做大做强西夏春季生态旅游的品牌。 

  2.夏季旅游产品 

  规划重点开发滨水休闲、主题娱乐、都市休闲、山地度假、乡村体验、动感节庆等六大系列产品。 

  3.秋季旅游产品 

  规划重点开发文化体验游、民俗体验游、休闲运动游、缤纷山水生态观光等旅游产品。 

  4.冬季旅游产品 

  规划依托西夏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独特的冰雪资源和美味的**美食资源,重点开发冬季文化旅游、冬季冰雪运动、冬季养生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四大系列旅游产品,塑造西夏区独具特色的冬季旅游品牌形象。 

  5.全天24小时产品 

  开发不同的旅游体验活动。上午参观景区景点、中午在农家乐休憩、下午参观主题公园、夜晚游览小镇商业区。  

第二十五条 全域旅游游线路规划 

  1.周末休闲观光游线 

  组织农业观光、森林生态、影视文化、研学修学、葡萄休闲、国防教育、自驾露营、西夏文化等8条周末休闲观光精品游线,引导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融合发展。 

  2.小长假深度体验游线 

  组织历史文化之旅、森林生态之旅、冰雪温泉之旅、户外运动之旅、美酒美食之旅、亲子研学之旅、高端民宿度假之旅、商务会议会展之旅等8条小长假深度体验旅游线路。 

  3.长期旅居度假游线 

  充分利用西夏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建设西夏区避暑度假基地,发展避暑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回族养生理论,回族美食产品,探索建立“药、医、养、健、游”高端产业链和新型健康发展模式,开发温泉理疗、食补养生等康养旅游产品。依托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国防园、西夏区高校资源、葡萄产业资源、各类田园综合体,开发亲子夏令营、“西北之家”家庭交换体验夏令营、科学探险夏令营等寒暑期夏令营旅游产品。 

  4.区域旅游线路 

  为提升西夏区在银川市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大环境中的地位,寻找西夏区本土文化旅游与区域旅游建设的融合点,西夏区应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延续古丝绸之路、移民文化、边塞文化、葡萄文化线路等历史文脉,联合区域内各区县市景点,实现区域合作,促进区域旅游发展。重点发展银川深度之旅、贺兰山东麓葡萄之旅、移民文化之旅、边塞文化之旅等旅游游线。 

第6章 全民共建共享规划 

第二十六条 推动城乡旅游统筹发展 

  规划西夏区形成“一城两镇多点”的旅游城乡体系。“一城”指西夏区城区,“两镇”分别为镇北堡镇和兴泾镇两个乡镇,“多点”指多个景区。把西夏区作为大景区来构图,把乡镇作为景点来设计,形成一城一风貌、一镇一特色、一景一风情,有板块、有廊道、有亮点的网状体系。全面提档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十七条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1.支持发展农业旅游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等农业旅游新业态。依托西夏区特色农业资源,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平吉堡农场、南梁农场,枸杞研究所等现代农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依托平吉堡农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依托西夏区枸杞种植业,发展枸杞田园综合体。 

  2.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镇北堡镇、兴泾镇、平吉堡农场、南梁农场、枸杞研究所、贺兰山农牧场等所属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乡村景区。 

  3.开发特色农业旅游商品 

  按照种养标准化、产量规模化、加工文创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发西夏区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发展知名品牌。 

第二十八条 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工程 

  1.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推进多规合一。 

  2.加强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 

  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度假产品、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活动。 

  4.加强旅游宣传营销 

  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 

  5.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 

  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组建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动员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村开展公益指导培训。 

  6.开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在邻近的旅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扶贫电商平台,开展在线宣传推广、特产销售、旅游线路营销。 

  7.实施乡村旅游创客工程 

  加快出台对乡村创客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主要创客群体,回到乡村地区从事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 

  8.实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工程 

  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 

第二十九条 加快品牌旅游企业培育 

  1.培育西夏区旅游龙头企业 

  托西夏区的大型景区景点管理公司、本土旅游企业,重组整合,做强做大。以品质提升为方向,创新方式和手段,积极推动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2.引进区外龙头旅游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品牌旅游企业的资金投入、品牌效益、管理经验,为西夏区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促进西夏区旅游企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推动西夏区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 

  3.实施旅游企业壮大工程 

  简化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减轻旅游企业的负担,鼓励优势旅游企业扩大规模,加大对旅游中小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创业型的个体私营旅游经济,积极引导酒店、旅行社等传统的旅游企业向现代化、市场化转型,创新商业发展模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十条 鼓励全民参与旅游发展 

  1.全民参与旅游供给 

  鼓励旅游业双创建设,吸引优质创新人才到西夏区就业创业。鼓励外来企业和当地民众共同建设高品质旅游创新产品。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发展,坚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推出有利于全民参与、创业创新的项目、政策和培训,吸引全社会资本发展全域旅游。 

  2.全民参与旅游市场环境建设 

  进一步推广、宣传和落实全区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引导全民参与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行为,形成对旅游经营者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建立与媒体的对接合作机制,主动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升西夏区旅游市场环境。 

第三十一条 营造主客共享的旅游环境。 

  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一批旅游专用道路,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提升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拓展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 

  2.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按照分层级、分类别、分功能原则,推进各大景区、交通枢纽、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打造线上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旅游业态建设。到规划期末,全区4A 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免费 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的全覆盖。 

  3.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实施旅游发展惠民工程,激活西夏区本地旅游。从带薪休假、产品供给、消费便利、惠民活动、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环节,深入推进西夏区旅游发展惠及本地居民。 

  4.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络 

  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落实旅游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加强旅游节庆活动安全管理,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强化旅游安全教育培训。 

  5.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 

  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改进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信用体系,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游客文明旅游。 

第7章 全业融合发展规划 

第三十二条 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将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旅游业的做大做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等新兴农业旅游业态。 

  以贺兰山东麓花卉规模种植、枸杞中药材种植、葡萄种植、果树经济林种植、肉牛奶牛养殖等特色农业来促进一产的休闲化,实现一产休闲化打造。推进休闲度假、亲子游乐、农事体验、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婚庆摄影、科普教育、创意农业、乡村手工艺等休闲项目结合特色农业项目进行建设。 

  着力将兴泾镇、镇北堡镇、平吉堡农场、贺兰山农牧场、南梁农场、枸杞研究所等单位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旅游示范镇、乡村和示范企业(点)。深度推进农企融合,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规划包括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乡村客栈、帐篷酒店、小木屋、休闲露营地、生态餐厅、荒漠餐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举办包括乡村主题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赏花节、葡萄酒节、民俗手工艺节在内的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事,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重点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休闲长廊、平吉堡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犀牛湖生态旅游综合体、枸杞田园综合体、塞上江南枸杞观光园、红玛瑙枸杞观光园等。  

第三十三条  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 

  坚持工业支撑旅游做大,旅游助力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充分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兴泾镇国际公铁物流园区内现有的煤炭、电力、机械、石化、建材、冶金、轻工业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的有机融合,紧抓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契机,积极推进企业利用老旧厂区进行旅游化改造,建设现代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供游客观光、体验和参与功能,加强提高工业服务旅游业的能力和旅游带动工业的发展能力,积极促进二产的服务化。通过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工业转型、特色工业提升、优势产业做强和新兴产业培育,通过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提高西夏区中医药、葡萄酒、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水平。 

  积极推进嘉寓门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项目落地,引导支持西北轴承厂、赛马水泥厂、原银川市碳化硅厂旧址、宝塔石化等企业利用老旧厂区进行旅游化改造,建设现代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园,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供游客观光、体验和参与功能。挖掘西夏区葡萄文化,建设葡萄酒博物馆,加大葡萄旅游开发力度。同时围绕葡萄酒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酒庄观光、葡萄酒生产工艺体验、葡萄酒DIY、葡萄酒标设计、葡萄酒瓶设计生产等,将文化传承和特色工业提升有机结合。依托兴泾镇国际公铁物流园、泾镇国际小商品城、西夏区润恒城食品物流项目,大力发展国际小商品交易、食品交易、商贸服务和物流文化体验。依托西夏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并充分结合现有工业和旅游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IT及信息技术、科技孵化、文化创意等产业。 

第三十四条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做深旅游+文化。深入挖掘放大贺兰山文化、西夏文化、葡萄文化、影视文化等特质文化名片,开发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加快西夏陵申遗、贺兰山岩画5A景区创建步伐,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引入知名导演牵头的影片拍摄剧组,提升西夏区文化旅游品牌。大力推进本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传承仁将本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创造性融合,开发设计出独特、健康、文明、游产品。将本地传统特色美食,开发成现代人广泛接受的文化旅游产品、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依托贺兰山东麓景区景点、兴泾镇国际陆港小镇、镇北堡旅游特色小镇、西夏城区重点发展“旅游+贺兰山文化”、“旅游+边塞文化”、“旅游+西夏文化”、“旅游+移民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非遗文化”、“旅游+创意文化”等。以特色文化演艺为主题,着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贺兰祭》《月上贺兰》《烽火西夏》《西夏盛典》《枸杞红了》大型实景演艺品质,精心编排上映大型历史文化旅游歌舞剧,打造妙品演艺等符合银川又化特质、游客喜爱的历史文化演出产品。策划开展以文化、研学为主题的“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贺兰山音乐节”、“西夏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高规格、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活动,全面立体地展示西夏文化。 

  以西夏陵申遗,贺兰山岩画5A景区创建为主要工作目标,重点支持推进韩美林艺术馆、银川世界岩画馆、西夏王陵博物馆、贺兰山博物馆等旅游项目建设。以兴泾镇国际陆港小镇为依托,重点发展移民文化体验。以镇北堡旅游特色小镇为依托,重点发展民俗文化体验,建设非遗体验中心,重点引入剪纸、活字印刷、微雕、影视创意等非遗项目和一批非遗传承人,并围绕非遗体验中心延伸周边旅游产品开发。以801文化创意园、贺兰山1958等现有创意产业园区为依托,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依托西北轴承厂、赛马水泥厂、原银川市碳化硅厂旧址等具备改造条件的工业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 

第三十五条  旅游与科教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地推出葡萄文化研学旅游产品;依托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开展文化科考、学习历史知识的研学旅游产品;依托“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神奇宁夏,神秘西夏”等旅游宣传口号,开展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行动的旅行产品;依托贺兰山国防教育基地、贺兰山国际户外休闲旅游基地推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营地拉练教育旅行产品;推出吸引北京、上海、广深地区中小学生励志研学游教育旅行产品;以及每年的寒暑假的的国际夏、冬令营研学旅游产品,提升中小校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长者版

第三十六条  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体育与旅游融合力度,加快发展体育旅游。大力培育、发展体育休闲运动。推动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打造中国·银川环西夏自行车赛、神秘西夏摩旅节、贺兰山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品牌,推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在冬季,增加冰雪运动、室内运动等体育赛事的举办,吸引体育运动爱好者以及体育迷群体的聚集。依托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贺兰山国际户外休闲旅游基地重点打造国际电子竞技旅游,定期举办电子竞技赛事。 

  依托贺兰山国际户外休闲旅游基地、苏峪口滑雪小镇等,深度开发汽车、摩托车拉力赛、小轮车赛、极限运动、冰雪运动、自驾露营等体育旅游产品,推广登贺兰山金顶看阿拉善大漠、品葡萄酒赏岩画、骑行贺兰山等运动旅游项目。 

第三十七条  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西夏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农业资源、温泉资源、中药材产地资源、医药企业资源、医疗机构等,结合冰雪旅游项目,打造温泉度假产品,挖掘养生概念,将“汤瓶八诊”等疗法与旅游产品相结合。依托瑞信温泉小镇、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王陵,以“温泉+观光+休闲”为核心开发模式,打造贺兰山东麓温泉度假旅游区。依托贺兰山东麓富含负氧离子的气候环境条件,开展空气浴旅游产品。依托贺兰山东麓土壤富含富硒的特点,重点开发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品。此外,依托贺兰山东麓地区高海拔、夏季凉爽干燥的地理气候特征,开发避暑旅游产品。 

第三十八条  旅游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西夏区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完善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保障“旅游+互联网”基础条件。 

  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等设备体系建设,在主要旅游场所提供PC、平板、触控屏幕、SOS电话等旅游信息互动终端,使旅游者更方便的接入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在线互动。 

  推动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设施和地带,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布设,将旅游服务、客流疏导、安全监管纳入互联网范畴。支持依托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旅游学校建立“旅游+互联网”创业园区,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积极推广“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在线旅游购物模式。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出台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到2030年,西夏区所有3A级以上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旅游景区,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营销水平,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和企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 

第三十九条  旅游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规划由西夏区政府牵头,以各大景区为主体,与携程、去哪儿、同程旅游、驴妈妈等一些OTA企业进行合作,推出“旅游+金融”产品,如旅游分期金融服务、旅游理财、旅游保险经纪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拓宽旅游者产品选择的范围。 

  积极引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银行的旅游扶贫金融产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 

第8章 全域旅游品牌和市场营销规划 

第四十条 总体品牌定位 

  本规划对西夏区全域旅游的总体形象定位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借力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广为人知的总体旅游品牌“塞上江南,神奇宁夏”, 推广西夏区的旅游品牌——“神奇宁夏,神秘西夏”。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神奇宁夏”的统一旅游品牌体系,加强游客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品牌认知度的同时,也是加强游客对西夏区旅游品牌的认可度。 

  第四十一条  打造四大旅游产品品牌 

贺兰山文化旅游 

“贺兰山下,避暑西夏” 

“到贺兰山下,给心灵放个假” 

“冬天可以去海南,夏天一定来西夏”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拜寺口景区、滚钟口景区、苏峪口滑雪场小镇 

西夏文化旅游 

“神奇宁夏,神秘西夏” 

  “探秘石头密语,领略西夏风情” 

  西夏王陵、西夏风情园、贺兰山岩画景区 

影视文化旅游 

  “中国一绝,西部影城” 

  “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镇北堡西部影城、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瑞信温泉小镇 

葡萄文化旅游 

“葡萄美酒贺兰山” 

  “悠远西夏,雄浑贺兰,醉美边塞” 

  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宁夏志辉源石旅游区 

 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 

第四十二条  分目标市场营销 

  1.宁夏本地市场 

  主要推介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研学修学游、康体养生游、自驾车旅游等产品为主,开展“宁夏人游西夏”专项营销。推广口号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贺兰山下,避暑西夏”,“到贺兰山下,给心灵放个假”,主推景区有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枸杞田园综合体、平吉堡国家现代农业庄园、犀牛湖生态旅游综合体等。 

  2.陕甘蒙青市场 

  主推避暑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户外运动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等产品。推广口号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贺兰山下,避暑西夏”,“葡萄美酒贺兰山”。主推景区有西夏王陵、西夏风情园、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瑞信温泉小镇、拜寺口双塔等。 

  3.远距离中心城市市场 

  设立旅游营销推广中心,唱响“神奇宁夏,神秘西夏”旅游品牌,主推西夏文化游、影视文化游、森林生态游、户外运动游、研学修学游、健康养生游、葡萄休闲度假游、乡村休闲游、避暑度假游、冰雪休闲游等十大核心产品。推广口号为“神奇宁夏,神秘西夏”。主推景区有西夏王陵、镇北堡西部影城、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拜寺口景区、滚钟口景区、苏峪口滑雪场小镇、西夏风情园、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瑞信温泉小镇、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宁夏志辉源石旅游区、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等。 

  4.港澳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市场 

  加强与当地官方旅游部门、旅游协会和旅游商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旅游业界的互访和旅游团队的互送,不断扩大银川旅游的影响力;根据当地游客的需求,推出独具银川西夏特色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产品,注重旅游产品各个环节的品质,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争取陆续开通银川——香港、银川——吉隆坡、银川——新加坡的直航航班;择机在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吉隆坡设立旅游办事机构或代理机构。 

  5.日本、韩国市场 

  巩固并进一步发展日本旅游商中的银川客户,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与日本的互访和交流。逐步扩大节庆活动的影响力,争取越来越多的日本、韩国团队成行;条件成熟的时候,开通银川——大阪的国际航线和定期航班。 

  6.欧美市场 

  加强与国家旅游局驻欧美各地办事处和中国国际旅行总社等著名品牌旅行社的联系,扩大传统旅游产品的影响力,联合开发面向欧美市场的新产品;联合周边省区,设计多项合作线路和旅游产品,争取西安、兰州、呼和浩特三个方的欧美团队延伸进入宁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但同时注重传统纸质传媒的作用,因为相当数量的欧美散客主要依赖传统的旅游指南书。 

第四十三条  全域旅游市场预测 

  近期至2020年,西夏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928万。中期至2025年,西夏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1494万。远期至2030年,西夏区全年接待旅游人次达2195万。 

第四十四条  营销活动组织 

  1.制定系统的营销规划 

  重视和加强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工作,及时获取国际、国内、区内三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客源变化等重要信息,及时掌握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各要素的建设动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中长期行动目标和年度行动计划。 

  2.组建优秀的营销队 

  在稳定提高现有营销队伍的同时,积极培养、大力引进旅游业营销人才。积极鼓励和培养营销队伍中的领军人才、创意人才,学会发现与培养旅游员工队伍中的有潜质的营销人才,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留学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营销人才。通过全区旅游业务培训和全区旅游联合营销行动等形式,增强全区旅游营销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增强全区旅游营销大军的整体合力。 

  3.拓宽广泛的营销渠道 

  加强与多个产业部门的合作,通过经贸、文化、会展、航空销售等多种渠道开展旅游营销活动。西夏区旅游管理部门应在国内主要客源市场设立宣传窗口,大型旅行社、旅游景区应在重点客源市场设立办事机构或销售代理。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都可以根据需要,择机在境外主要客源地设立旅游宣传窗口或旅游销售代理机构。 

  4.组织散客目标市场 

  互联网已成为散客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西夏区在开展互联网营销活动中,应专门设计面向散客市场的宣传口号、旅游产品和招揽组织散客的手段与途径。要选择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驴友”网站,通过发表个性化游记、出游攻略、活动照片、论坛发/回帖等方式进行网上营销。开展经常性的定期或随机市场调查,准确掌握散客的旅行信息和满意度情况,及时调整销售品种和改进产品质量。 

第四十五条  市场营销手段 

   1.产品主题化包装 

  构建代表西夏原产地的品牌,落地品牌体验,强化西夏区食住行游购娱的产品认知,并进行品牌化规范整合。西夏拥有多种独具地区特色的当地美食,努力开发绿色健康的西夏美食。通过打造西夏特色民宿,圆塞上美梦。开发枸杞等西夏土特产,开发特色西夏礼品,完善购物体验。开发互动性强,有趣的休闲娱乐项目,提高西夏旅游的参与度。开发特色的交通项目,走出西夏风行的旅游特色游线。 

  2.自媒体平台升级构建 

  社会化营销思路,构建一体两翼自媒体平台,助力品牌加速腾飞。完善综合信息服务主体平台,提升视觉美感、美化页面、明确品牌形象,并通过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渠道开展社会化营销。  

  3.冬季全域旅游推广营销 

  积极响应“冬游宁夏·享受阳光”的活动要求,西夏区将借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向全国推出西夏区旅游新概念,塑造西夏区冬季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冰雪之旅、运动之旅和民俗之旅提高冬季旅行参与度。 

  4.全季节旅游节事活动 

  一年四季开展旅游节事活动,实现全景迎客全时留客,没有淡旺季,四季欢腾,处处是风景。 

第四十六条  市场营销目标 

  近期至2020年,营销计划主打“神奇宁夏、神秘西夏”的主题,营销关键词为统一和传递。该阶段营销通过品牌统一、体系完整、促销活动、渠道强推,提升品牌知名度。 

  中期至2025年,为品牌认同阶段,该阶段主题为国内一流的大贺兰山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营销关键词为互动、深化,该阶段目标要在已有的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通过口碑维护、网络公关持续提升游客量,达到深化品牌印象的目的。 

  远期至2030年,为品牌完善阶段,将旅游品牌全方位完善,提高品牌传播性,在国际范围上推广。 

第9章 全域旅游服务支撑体系规划 

第四十七条  全域旅游交通体系规划 

  1.规划思路及原则 

  以适度超前、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合理配套以及注重特色旅游交通规划为西夏区全域旅游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适度超前、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合理配套为规划原则,构建“4+1”的旅游交通体系,“4”是指航空、铁路客运网、公路交通网、轨道交通,“1”是指慢行交通网。 

  2.规划目标 

  至2020年,全域旅游景区15分钟直达高速公路;全域旅游景区旅游公交覆盖率100%,转换便捷;全域旅游景区停车位高峰供给率80%,平峰100%。 

  至2030年,形成道路系统层次分明、功能合理;慢行系统舒适便捷,与旅游特色相得益彰;交通控制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动态监控、管理。 

  3.外部交通规划 

  开辟与未通航省会城市和国家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线;增加现有航线航班密度;逐步开通宁夏至日本、韩国、中东、中亚等地区航线。建成西北地区铁路枢纽,建立高铁、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多层次大运量运输体系,满足大规模旅客、货物的快速云树要求,推动旅游轻轨项目的建设,逐步构建便捷畅达的交通体系。公路线路规划引导区域过境向交通廊道集中,保障过境交通的快速通过,减少过境交通对各区内部旅游交通影响。打造银川都市快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以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为道路网骨架,支路为道路网基础依托,与其它交通方式网络平衡发展,布局结构合理、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安全、高容、畅通”道路系统。 

  4.内部交通规划 

  内部旅游交通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旅游衔接交通组织,另一类是旅游交通组织。出入分散布置,均衡路网交通流量;交通设施合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注重国省干线公路提级改造,为公路出行提供多种选择,同时缓解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实施“通达、通畅、联网”工程,全部乡镇通三级或三级以上油路,全部建制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9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为西夏区开展全域乡村旅游扫清障碍,打通美丽乡村旅游通道最后一公里。规划提升新小公路、镇芦路、苏正路等公路质量,美化绿化两侧环境,以旅游公路的标准进行打造,方便专线巴士到达各个旅游景点。 

  5.公共交通规划 

  远期规划骨干公交线路,加强与区域轨道线网的公交连接便利性。西夏区旅游公交体系再造,引进旅游公交车辆,进行旅游公交线路与场站设计,提高旅游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加强旅游景点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在大的旅游景点加强与中心城区轨道站点的接驳与换乘;旅游景点之间近期依托道路建设,采用组合模式;选择两个热点景区使用旅游单轨、小火车或其他特色旅游公交,并走景区道路,其他景区之间采用大站快车(旅游大巴)形式,为远期骨干公交的修建培育客流,远期制式根据客流及线路周边用地开发情况来定。 

  6.慢行交通规划 

  依托绿化带构建慢行通道,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和立体化的慢行道路系统。结合旅游景点用地、休闲道路相交节点设置主次两级慢行节点,为慢行道路系统布置景观设施和服务设施。引入共享单车系统,沿慢行线路设置处共享单车停放点,鼓励通过慢行网络分流0-5KM距离内的出行。以贺兰山沿山公路为基准线路,以苏正路、新小公路、新干公路、滚苏路为辅线,构筑“一主多支”的自行车道网络。在主要景区景点设置采用绿色能源的电动游览车,电动游览车调配宜采用信息化模式,提供便捷和惬意的游览体验。 

第四十八条  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 

  1.旅游集散体系规划:依托镇北堡旅游特色小镇、银川火车站客运站建立两个西夏区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在西夏王陵景区建设一处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并结合各大景区(点)设立游客中心,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 

  2.景区游客中心:规划在镇北堡西部影城景区、西夏王陵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景区改建新建4处大型游客中心。在贺兰山国家森岭公园、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宁夏志辉源石旅游区、西夏风情园旅游区、瑞信温泉小镇、贺兰山滚钟口景区、贺兰山滚拜寺口景区改建新建8中型游客中心。在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银川市红玛瑙枸杞观光园、塞上江南枸杞观光园、贺兰山国防教育基地、犀牛湖生态旅游景区、枸杞田园综合体建设6处小型游客中心。 

第四十九条  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1.全域旅游住宿系统规划 

  规划构建涵盖“奢华酒店、高星级酒店、精品酒店、精品民宿、度假休闲酒店、商务酒店、酒店式公寓、家庭旅馆、青年旅舍、招待所、乡村客栈”的住宿体系。规划在镇北堡、西夏城区各建设1家高星级酒店。规划在镇北堡、平吉堡、犀牛湖新增若干家精品民宿。城区内补充现有各级酒店数量,发展以大型购物与游憩娱乐综合体为依托的主题特色酒店群。依托西夏区大学城规划,建设国际青年旅社,客栈与酒店公寓等。镇北堡旅游特色小镇在发展城镇自有特色配套的同时,适度增加经济连锁酒店。倚靠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与岩画资源,发展特色山林型避暑度假酒店。在G110沿线现有骑行驿站的基础上,补充具有西夏特色的民宿。兴泾镇国际陆港物流小镇区域依托现有定位,补充建设商务酒店与精品酒店,以满足会展物流等需求。 

  2.全域旅游餐饮系统 

  构建“星级酒店/饭店+特色餐饮街区+传统特色餐饮点”的旅游餐饮系统。结合西夏区“一带一廊五组团”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现状,针对不同片区分别制定对策,形成多等级覆盖、特色凸显的旅游餐饮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城区依托万达百汇金街、怀远路夜市街区、西夏古城文化集市街区、同心路小商品街区增设餐饮街区以增扩和优化现有餐饮规模,增设酒吧街,对接各层次餐饮消费需求。镇北堡旅游特色小镇及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文化长廊重点发展西夏文化特色餐饮、葡萄文化特色餐饮、影视文化特色餐饮。兴泾镇国际陆港小镇重点发展**特色餐饮。枸杞研究所、南梁农场、平吉堡农场等重点发展枸杞特色餐饮、农家特色餐饮等。 

  3.全域旅游购物系统 

  规划构建“商业综合体+特色购物休闲街区+特色市场”的旅游购物系统。发展“影视和北方民俗文化街区、温泉休闲文化街区、丝路美食文化街区、红酒浪漫风情文化街区、万达百汇金街、怀远路夜市街区、西夏古城文化集市街区、同心路小商品街区、西夏风情园西夏历史民俗文化街区、兴泾镇国际小商品特色街区”十大旅游购物街区,发展一批具有西夏区特色的旅游商品、本地特产商店,支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各大景区景点设立自营旅游商品直销商店。 

  4.全域旅游体育、娱乐、文化系统 

  构建“体育、娱乐、文化”三位一体的旅游体育、娱乐、文化系统。本次规划新增体育设施主要有沿G110的自行车骑行绿道、苏峪口滑雪场小镇及贺兰山国际户外休闲旅游基地。本次规划新增娱乐设施主要有西夏婚庆摄影基地、犀牛湖生态旅游综合体、西夏星空公园等。本次规划新增文化设施有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贺兰山博物馆、葡萄酒博览中心等。 

  5.全域旅游保障系统 

  建立旅游综合保障系统,综合布置“咨询+医疗+安保”等综合保障设施。依托镇北堡旅游特色小镇、银川火车站客运站建立两个西夏区一级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在各大景区建设游客中心。配备包括旅游咨询、基本游客服务、旅游管理、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其他游客服务。规划在兴泾镇和镇北堡等主要镇区建设或提升卫生院,在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设急救站。大型游乐设施设备应当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知识的培训也应当对接景区标准,确保游览观光活动的安全性。结合中心城区的派出所和旅游服务点,构建旅游安全应急系统,进一步完善治安保障系统的服务,实现24小时服务全覆盖,在兴泾镇、镇北堡、贺兰山风景名胜保护区设立派出所,确保旅游景区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6.推进“厕所革命”工程 

  推动“厕所革命”覆盖西夏区城乡全域,全区每年支持建设15座一星级以上旅游厕所。加大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历史文化名村、葡萄酒庄集群、交通集散点、加油站、超市商场等旅游节点的厕所建设力度,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5A级景区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要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鼓励所有临街、临景单位厕所,对外服务场所厕所免费对游客开放。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通过使用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新技术,切实解决旱厕、孤厕及其污物处理、厕所信息服务等难题。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 

  7.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构建西夏区旅游大数据平台,在镇北堡镇选址建设西夏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一个监管平台,管理、营销、游客三个服务系统。构建西夏区旅游网站,作为西夏区全域旅游对外宣传窗口。开发移动终端手机APP, 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智慧旅游网络安全。建设各大景区应急处置中心,完善安全管理智能化建设,在旅游区主要景点和道路安装安全监控设施,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推进景区旅游智能化管理,加强景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景区信息服务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景区游客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旅游产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西夏区内各旅游企业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智慧型旅游企业建设。 

第10章 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 

第五十条 全域旅游资源保护 

  1.生态旅游资源保护 

  加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夏区重点公益林、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是西夏的“金山银山”,只有生态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才能保证西夏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2.文物古迹资源保护 

  依法实施文物古迹保护,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对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等一些重要、珍贵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所在地,要划分出保护范围;安排专项经费,加强对文物古迹的维修和养护;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带开发。切实做好银川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重点加大西夏王陵申遗工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资金参与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工程。加大市场整顿,严厉打击文物盗掘、破坏行为。 

  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 

  规划由西夏区加快制定《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西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工作。建立西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制度,完善非遗项目、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进行捆绑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打造一批有西夏文化特色的地域特色的文化项目,开发贺兰石、贺兰砚等旅游商品,打造西夏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文化小品,大力扶持区、非遗展示进景区等活动。 

第五十一条  全域旅游环境保护 

  1.大气环境保护 

  西夏区城大气质量指数应达到二级以上,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区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严格控制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机动车流量。 

  2.噪声污染防治 

  合理布局区内各主要噪声源;采用降噪技术降低噪声级别;在各主要噪声源外围设立噪声隔离带;采取多种措施,使各主要旅游区的噪声昼间控制在50db以内,夜间控制在45db以内。G110、新小线等主要旅游通道上的噪声控制在60db以内。 

  3.景区环境卫生保护 

  接待规模较大的旅游区如西夏王陵、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等应建立污水、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景区内应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并及时清运统一处理。景区道路清扫率应达到100%。设有足够的达标旅游厕所或生态公厕。旅游车、船上,配备必要的废弃物收集器具,防止直接向外倾洒。景区内餐饮、医疗等单位和部门要做好自我卫生清洁。鼓励支持废物再利用、垃圾收集奖励、餐后打包等多种举措。 

  4.水环境保护 

  应在西夏区全域范围内推广节水技术、宣传水资源保护理念。只有水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才能保证西夏区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五十二条  全域旅游景观环境提升规划 

  1.园林绿化 

  在充分利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完善绿化种植设计。适地适树,强调季相特色,增强道路的序列感和增添季相特色。行道树下部以花灌木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2.道路建设 

  完善人行道建设,铺装材料以暖色系烧结砖为主;增加无障碍坡道设置,实现无障碍连接。加强道路维护、养护,人行道可采用自由而富有韵律感的现代铺装样式,打造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人行系统。 

  3.公共设施 

  统一路灯、坐凳、垃圾桶等街道公共设施,增加西夏文化元素,艺术化设计路灯、坐凳、垃圾桶、标志牌等公共设施,营造舒适而富有特色的街道空间。 

  4.公共艺术 

  在道路交叉口或道路广场等重要道路节点可设置代表城市形象、体现西夏文化、场地精神,具有较高识别性、标志性的艺术构建物;以展示城市门户形象、突出迎宾效果为前提,进行景观提升,环境整治,突出景观主题。 

第五十三条  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管理 

  1.法律法规管理 

  为了有效的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规范旅游市场,提高开发效益,促进区内经济发展,西夏区应出台相关的旅游管理条例,将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到依法依规管理的轨道上来,更好的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保护和利用关系。各景区的建设项目,位于生态功能红线内的,应符合相关国家规定。制订环保规章制度,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严格管理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 

  2.行政管理 

  西夏区旅游管理部门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开展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普查应包括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调查人员的组成应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地质、生物、风景园林、建筑、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同时加强与国土、规划、水利、环保、统计等多部门的联系。 

  3.日常维护管理 

  根据游客容量制定接待人数,以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景区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应及时处理和反馈。 

  4.信息化管理 

  实时动态监测环境,在各景区定点定期进行大气、土壤、水质等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景区实行实时动态监测。全区重要景区空气质量与全区环保监测数据共享,在城市和景区主要进出入口显示。采用GIS、遥感和GPS等信息化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监督、保护和管理,建立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重点景区应建立遥感监测系统。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动态环境监管。 

  5.宣传教育管理 

  加强对市民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了解到旅游资源是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精髓,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脆弱的、难以再生的,培养市民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第11章 全域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第五十四条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1.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 

  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加快出动,积极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联系工作,努力争取支持与指导。建议西夏区成立由银川市政府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西夏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银川市体育旅游局领导、西夏区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指挥的西夏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挥部。定期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由旅游委组织,旅游企业、行业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总结、评估、监督年度项目建设、市场营销、行业发展等情况,吸取专家、民众、企业家等多方意见,研究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 

  成立西夏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加快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成立西夏区旅游综合管理执法局,下设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参与旅游综合管理,构建" 1+3+N”的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 

  3.创新旅游配套机制 

  建立相应的旅游联席会议、旅游项目联审、旅游投融资、旅游规划公众参与、旅游标准化、文明旅游共创、旅游志愿者组织、旅游人才培养、党政干部培训、旅游工作考核激励等机制。建立和完善银川市、西夏区、各旅游企业“三位一体”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联动协作机制和议事协调机制。 

第五十五条 加强规划工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1.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进一步加强全域旅游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交通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可就其旅游影响及相应旅游配套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 

  2.完善旅游规划体系 

  编制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制定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人力资源等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或行动方案。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 

  3.加强旅游用地保障 

  围绕重点产业,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供给侧改革,支持旅游业相关产业发展用地的供给,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据国家产业用地政策,结合西夏区实际,不断完善实施措施,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旅游供地政策改革和创新。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土地建设旅游项目,探索多方式供应建设用地。 

  4.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管理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应报请人大或政府批准,提升规划实施的法律效力,并建立旅游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 

第五十六条  加强政策与资金扶持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旅委、自治区旅游集团、银川市党委政府对西夏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倾斜支持。制定有利于加快西夏区全域旅游发展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资金支持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政策、旅游促销奖励政策。 

  2.建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规划建立西夏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业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并将资金用途进行精细化分类。整合不同渠道的政策性资金,按照不低于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的标准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小型旅游企业奖励基金、旅游市场培育基金、旅游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对在发展特色旅行团、开拓海外业务及对市场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集体,进行开发基金的奖励。 

  3.扶持旅游重点项目发展 

  对重点旅游项目保障的用地、资金给予保障;税收给予充分的倾斜和优惠。提高综合服务系统、厕所、商店等配套设施,完善低碳旅游设施。在重点项目中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升“碳身份标识”系统的社会影响力。  

  4.吸纳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 

  引入民营资本投资、推动全域旅游全面发展。逐步推进景区的企业化、景区市场化、市场多元化、增强发展活力。鼓励非盈利性的国有资源景点机构通过转型发展出让开发权和经营权,变换经营主体,盘活旅游资源。通过改组、改制、控股、联合重组等形式,组建专业化的旅游集团,不断壮大全域旅游市场主体。 

第五十七条  加强旅游统计改革 

  1.设立统计标准 

  在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旅游贸易收支、旅游业增加及其对GDP的贡献率等方面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更合中国国情的统计体系。 

  2.加强统计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两部门在旅游统计标准设立、统计机构设立和统计结果发布等各个环节要紧密合作、一致行动。 

  3.树立正确的旅游业政绩观 

  破除“数据出政绩”的固有观念,不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看速度,更要看效益;不仅看占GDP的比重,更要看旅游业对城市或地方的正面形象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 

第五十八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党政人才、专业人才、产业人才、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西夏区旅游智库,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水平。支持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等学校办好旅游管理类专业,鼓励校企合作,加强成果转化。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国内外著名旅游高等院校的人才合作培训和交流, 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的人才。对旅游机构的工作人员组织定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的高效旅游人才保障体系。 

第五十九条  建立旅游标准化体系 

  1.规范化发展旅游市场秩序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以及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媒体对旅游市场治理的监督和支持力度,将违法违规者曝光。努力提升旅游执法监管效能,实现旅游市场监管常态化。 

  2.建立健全西夏区旅游标准体系 

  以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作为补充,处理好各类标准之间的配套与衔接,构建全面覆盖“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及智慧旅游等新领域的旅游标准体系。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对新标准开展广泛宣传,增加社会公众知晓度。加快研制和完善具有西夏区地方特色的旅游标准,重点加强葡萄酒主题旅游、旅游商品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通过试点支撑、示范引领,围绕标准逐项推进旅游项目的打造与服务质量的提升。统筹发展,做到软、硬件环境全方位过硬达标,通过旅游标准化来推动业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第六十条 建立旅游监管体系 

  政府参与打造旅游产业服务平台,监管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建设多规合一领导小组、建立多规划合一信息管理平台, 实现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审批实现实时联动。在全市主要旅游景点设置危机管理员和紧急事务管理流程,设立旅游与新闻宣传、交通、公安、文化、园林、环保及旅游企业等相关单位的联动机制,各部门同意协调、分工负责,提高监管机构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类旅游紧急事件的能力, 增强行业整体防灾、抗灾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第12章 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行动指引 

第六十一条  西夏区全域旅游示范区近期建设行动指引 

  1.实施全景旅游环境提升行动 

  推进“一城两镇”街面整治工程,将西夏文字与汉字对照、对西夏图腾符号等进行抽象提炼,应用到路灯、栏杆、垃圾箱、指示牌、广告招贴等街道家具设计中。规划新建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尽量应该用西夏风格建筑语言符号,让游客切身感受到西夏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氛围。推进景区景点环境与工艺艺术、特色文化融合,统一建筑风貌,彰显西夏区特色。提升城区、镇区、景区夜景灯光照明工程,美化道路、桥体、楼体、绿化等夜景亮化效果。 

  2.实施全时旅游产品创新行动 

  创新旅游产品,重点加快发展西夏文化游、影视文化游、森林生态游、户外运动游、研学修学游、健康养生游、葡萄休闲游、乡村休闲游、避暑度假游、冰雪休闲游等核心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城市风貌游、文化艺术游、商务会展游、民俗节庆游等重要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产业观光游、自驾露营游、科考探险游、国防教育游等辅助旅游产品。开发全天候、全感官旅游项目,变“8小时经济”为“24小时经济”,提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体验性,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长夜间休闲旅游的产业链。 

  3.实施景区景点提质增效行动 

  加快推进西夏区重要旅游景区景点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精品旅游景区。重点实施旅游景区公共设施提升工程、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工程、旅游景区新业态创新工程、旅游景区品牌营销提升工程、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旅游景区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加强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宁夏志辉源石旅游区、银川长城神秘西夏文创园、西夏风情园旅游区、瑞信温泉小镇、苏峪口滑雪场小镇、贺兰山滚钟口景区、贺兰山滚拜寺口景区、枸杞田园综合体、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犀牛湖生态旅游景区、银川市红玛瑙枸杞观光园、塞上江南枸杞观光园、贺兰山国防教育基地等18个景区景点的建设。近期至2020年,西夏区形成以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支撑,8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辅助的旅游景区景点体系。 

  4.实施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动 

  推动“厕所革命”覆盖西夏区城乡全域,加大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美丽乡村、葡萄酒庄、交通集散点、加油站、超市商场等旅游节点的厕所建设力度,近期每年支持建设15座一星级以上旅游厕所。构建紧密衔接、功能互补、与景点有机衔接、多元交通方式一体的综合旅游交通系统,构建“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游客中心”的旅游交通集散体系,加快建设镇北堡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加强旅游集散中心与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旅游交通衔接,提升重点景区的通达度。加快打造“万达百汇金街、怀远路夜市街区、同心路小商品街区”等十大特色旅游购物休闲街区。加快构建涵盖高中低端的住宿体系,规划在镇北堡镇、西夏城区各建设1家高星级酒店。推广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构建西夏区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移动终端手机APP,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及旅游交通等智慧化、互联网化,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5.实施全域旅游品牌营销行动 

  借力宁夏“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大力推广“神奇宁夏,神秘西夏”的西夏区旅游品牌。大力宣传贺兰山文化旅游、西夏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葡萄文化旅游四大旅游产品。近期,组织开展“宁夏人游西夏”、“西北人游西夏”专项营销。针对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欧美市场,加强多媒体市场宣传和海外直接营销。 

  6.实施旅游扶贫行动 

  近期,大力支持镇北堡镇、兴泾镇、平吉堡农场、南梁农场、枸杞研究所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开展乡村旅游。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快完善镇北堡村、团结村、新华村、德林村、昊苑村、芦花村、良渠稍村、泾华村等村庄乡村生活污水、人畜饮水、节水灌溉、乡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创客工程,实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工程。 

有话要说...